日前,記者從福建省委組織部獲悉,該省“海納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計劃(2013-2017年)近日正式實施。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要求各地要把實施“海納百川”人才計劃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務,研究制定配套辦法,加大實施力度,搭建工作平台,完善創業環境,努力把這項工程打造成為具有福建特色的人才工作品牌。
眾所周知:一流的事業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渴望加盟一流的團隊。人才優勢是一種特殊的優勢。早在十幾年前,就有不少專家學者指出: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來自國際上的最大競爭,將不是市場,也不是資源,而是人才競爭。進入21世紀,尤其是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才越來越成為決定性的因素。擁有優秀人才,擁有尖子人才,成為一個國家實現強國夢的必由之路。
讓人高興地看到,不少地方或單位也越來越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並紛紛出台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引進人才。如有的地方引進博士可享受處級待遇,有的開出年薪百萬元,有的承諾送一套價值超百萬元的別墅或開出近百萬元的購房補貼等。
為了推進地方或部門發展,出台一些優惠政策引進人才固然值得肯定,但也不能顧此失彼。這不,當前有些地方或部門常常抱怨沒有人才,不惜物力、財力到外地引進人才,卻對本地區、本單位的人才視而不見。這種舍近求遠的“燈下黑”,不僅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還壓抑了現有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甚至會出現“招來女婿氣走兒子”的現象。
其實,從長遠發展出發,固然需要在培養和引進人才上下功夫,但不可偏執一端,忽視發現和使用現有人才。要知道:真正人才大都是事業型的,都有一定的抱負。如果人才被引來了,卻不是從事他心愛的事業,也是留不住他。來了也只是作個跳板,過不了多久仍然會遠走高飛。
俗話說得好,“駿馬能歷險,耕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實踐証明,解放思想,放開眼界,人才其實就在我們面前。看人才不僅要看品德、能力,更要看業績﹔看人才不能隻唯學歷和資歷,更應把實踐作為衡量人才的根本標准,作為發現和識別人才的根本途徑。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不僅要靠感情、待遇﹔更重要的是靠事業、靠良好的用人環境。既要給人才提供優厚的待遇,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更要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舞台。因為人才的活力取決於機制和環境。機制活、環境好,人才就能健康成長、大量涌現。否則,人才再多,也留不住,用不好,更談不上為本地區或本單位的發展做貢獻。
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真心期待各地方各部門在對人才不能葉公好龍。尤其在科技創新已成為經濟增長不竭動力源泉及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的當今世界,各地方各部門要想擁有足以使自己快速發展的人才,必須進一步立足於自身實際,一方面要務實、持久地建設自己的科技人才隊伍,另一方面要有良好選人用人機制,確保自主創新人才留得住、留得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