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原副主任梁安受賄案一審宣判,防城港市中級法院以受賄罪判處梁安有期徒刑十三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100萬元。如今,深陷牢獄的梁安無處追悔,他談出墮落經過:見開發商出手闊綽,自己覺得相形見絀,便逐漸失去了心理失衡。(據3月28日人民網)
梁安多年奮斗,心有不甘,總是想成就一番事業,可是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心中的不平衡讓他的意志力開始鬆動,並隨之變得無度和放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扭曲,消費觀念、生活作風也一潰千裡。最終因為他的“心理失衡”一步步“淪陷”,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縱觀梁安這樣的落馬官員,大多都身居要職,掌握一方大權,可是他們往往沒有管好手中的權力,沒有把權力關進“籠子”裡,沒有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究其原因,隻因心理的失衡,心中的不甘,擋不住誘惑,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貧。
不可逾越思想防線。“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不能把“心裡失衡”歸為“大環境”使然。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蛻變。正如一些人在悔過時,常常提起自己剛走上領導崗位時也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在第一次有不當行為時也是忐忑不安、頗感愧疚的,可慢慢地就由不習慣發展成習以為常,受賄金額越來越大,違法之事越辦越多,最終滑入了腐敗深淵。可見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思想意識腐化了,自律意識越來越差了,最終喪失了警惕性,抵不住誘惑,拒腐防變的“堤壩”逐漸潰決。
不要抱有僥幸心理。“小節不保,終累大德”,對於領導干部來說,在小節問題上尤須審慎。不少原本優秀的領導干部之所以在腐敗的岔道上越走越遠,在犯罪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當初總認為,隻要不犯大錯誤、不搞大腐敗,犯點一點小錯誤、有點一點小毛病,組織上也會寬容原諒的,別人恣意腐敗尚能逍遙法外,自己撈一點蠅頭小利不足挂齒。殊不知,正是這“一點無害”思想,使他們滋長了放任心理、僥幸心理,實際上這僥幸心理是一種賭徒心理,每當斂財的時候,實際上是拿自己的生命、自由和家庭去賭博,賭徒最終的結局往往是身敗名裂,傾家蕩產。
不能過於貪得無厭。老子認為,天下最大的禍患莫過於不知滿足,最大罪過莫大於貪得無厭。好名之人必為虛名所苦,重利之人必為貪利所困。過分地追名逐利,勢必招來災禍和不幸。夢想一夜暴富,一嗚驚人,一步登天,總恨命短、恨官低、恨錢少,隻有升官發財才能求得心安,貪欲閘門一旦打開則不可收拾,貪得無厭會讓你一步一步地“淪陷”,走上不歸路。忘記了“知足而不受辱,知止則沒有危險”的道理,事實難以雄辯,“廉則夜夜平安,毫無敲門之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