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半月談:官場的“酒桌辦事”背后藏著多少“秘密”

2013年03月26日08:41   來源:半月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酒量成了求職“敲門磚”

  又到大學畢業季。這段時間,我們懷揣夢想走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招聘會。前幾天,同學們聚在一起談到找工作的遭遇,不約而同都說到了“酒量”這個令人“郁悶”的“職務要求”。原來,許多同學應聘公關、外聯等職位時遇到了這樣的招聘公告:要求大學生有一定的酒量,不會喝酒的不要。

  “到底是招酒桶呢?還是招人才呢?”我們在百度搜索中輸入“酒量”一詞,顯示“找到相關結果約23,700,000個”,前八條是這樣的:“如何提高酒量、怎麼練酒量、提高酒量、怎樣練酒量、增加酒量、怎麼鍛煉酒量”。如此的搜索結果讓人啼笑皆非。看來,酒量真的很重要。

  扭曲酒風下基層干部心態錄

  “如果給你一個關鍵詞描述一些黨員干部的不良風氣,你會想到什麼?”面對這樣的提問,不少群眾首先想到了“滿臉通紅”、“滿口酒氣”。半月談記者在基層走訪調研了解到,基層公務接待中較為流行的喝酒之風已經成為影響群眾對黨員干部印象的重要因素。

  其實,大部分干部也反對過度的公務應酬,但在扭曲的酒風之下,一些干部存在三個“不得不喝”:上級來檢查,為撐面子不得不喝﹔下基層考察,為了“不駁”基層熱情不得不喝﹔酒桌上人人都喝,怕成“另類”不得不喝。長期大吃大喝,循環往復,他們內心卻承受著痛心浪費、愧對家庭、迷失價值的煎熬,迫切期待盡快扭轉不良酒風。

  一年1500多頓飯,“兩陪”干部深陷飲酒“怪圈”

  許多基層干部反映,有的時候上級領導來檢查,或是掌握著重要資源、權力的部門來人,基層干部不得不“好酒好菜、笑臉相待”,就算身體再差,再不想喝,也得硬著頭皮上。一位鄉鎮黨委書記說,每天中午和晚上都要跑很多酒場,全是上級來人,一把手不到場,似乎就不夠尊重,最多的一天喝了10多場,苦不堪言。

  對於過度的公務宴請,一些“被”接待的領導干部也是不堪其擾。一些機關干部下基層,經常被“熱情”接待,在飯桌上極力勸酒,不喝吧,擔心被認為擺架子、不親民﹔喝吧,往往不勝酒力,而且會影響工作。

  更多的是既要陪上級、又要被下級陪的“兩陪”干部,在上下兩個酒場之間奔波應付,身心俱疲。中部地區一位市長告訴半月談記者,他一年有日程安排記錄的超過1500多頓飯,平均1天四五頓,安排不過來的,連早餐都用來陪吃,晚上還要吃夜宵,基本上沒在家吃過飯,牽扯太多精力,實在吃不消。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很多基層干部一直在“不想喝——硬著頭皮喝——喝多——后悔——發誓不喝——下次還得喝”的怪圈中循環往復。從內心講,他們也不願意長期這樣喝酒,但是在不良酒風的裹挾下,不得不如此。

(責編:方蕊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