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受爭議的河南周口平墳歷時數月,200余萬墳頭被平掉。可如今,至少半數被平掉的墳墓一夜間被圓起。國家出台新規,2013年起民政部門不能再強制平墳,一夜之間恢復的百萬座墳墓,無疑是擺在周口市政府面前的一塊燙手山芋。(據2月20日錢江晚報)
周口市政府會有什麼樣的對策,瞬間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身為旁觀者,筆者想說點自己的看法。
墳頭,也就是墳墓,是已故先人的棲身之地,本著平順孝道的傳統美德,理應得到尊重。但是隨著人口數量的增長,不少耕地中墳頭林立,老祖宗儼然成了和農田爭地盤的對手。於是乎,活人不能被憋死,周口市政府推廣“平墳復耕”。因為宣傳到位、措施有力,短期內取得了不錯的成果。直到2013年國家新規開始執行,不能再強制平墳,今春就上演了圓墳的熱劇。
“2個小時,用了2天時間平掉的王家祖墳裡面160多座墳墓全部圓起”。以此為例,人們圓墳的熱情和力度可見一斑。墳頭平掉了,記號還在,不然不會圓的這麼迅速。別人圓就跟著圓,不是盲目跟風,而是意願使然。不改變觀念而強制推行的政策治標不治本。“平墳復耕”運動的出發點無可厚非,但過程難免過於激進,不在民眾自願接受的范圍之內。200余萬墳頭平了又圓,這得花費多大的人力和精力。這簡直是一種資源浪費!
那始作俑者又是誰呢?毫無疑問,應該是這項活動的制定和實施者。缺乏對上和對下的嚴密調研,就盲目出台一項地方政策,是在打造政績工程,還是在扮丑唱戲。地方政策和中央規定的出台相差了五個月,這種背道而馳不能責怪地方政策的叛逆性,但是中央規定並不會是憑空誕生的,之前總會有眾多提案和評論與之相關。對上情研究不透,這就注定地方政策的失誤在所難免。百姓有百姓的認知,如果不能從觀念上求得根本認同,暫時的強制措施下的結果毫無裨益。對下情把脈不准,更注定地方政策最終陷入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事已至此,鄉鎮稱在等上面的政策。上面是哪?還會有什麼樣的政策呢?中央新規已經出台並執行,百姓意願不可能斗轉星移,還能有什麼政策?還怎麼期望“平墳復耕”運動完美收場?
不是中央不給地方撐腰,因為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人民的意願就是國家的意願。脫離群眾的危機意識該警鐘長鳴。在關注墳頭平了又圓事件的同時,我們更該反思的是政府要做的功課還差了多少,又該怎麼補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