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兩天前,一位叫金曾敏的杭州企業負責人在自己的微博裡說:自己願意出20萬元請浙江瑞安的環保局長在河裡“游泳”20分鐘。原因是今年春節,他回老家瑞安,發現家門口原本山清水秀的一條河道,如今污染嚴重,令人作嘔。(據2月18日中廣網)
“花20萬元請環保局長在污水裡游泳”,這顯然是一句帶有諷刺意味的玩笑話,本意是諷刺環保局長對污水問題視若無睹,不作為。但是該市環保局長似乎覺得委屈,因為他們認為河道問題歸水利部門管,按照瑞安市環保局副局長黃金良的說法,環保局主要是負責工業垃圾,由於這條河流主要污染物是生活垃圾,因此,在法律上來講,環保局並不存在這樣的職能,責任並不在環保局。且不探究污染治理責任在誰,也不探究企業家的變相指責是否出於治理河道的真切願望,單說河道污染嚴重的問題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治理環境污染問題也是不容回避的緊急任務。這樣看來,“花20萬元請環保局長游泳”不是一個小問題,環保部門不僅不應急於推責,還應該坦誠接受群眾的反映,即使這個反映含有指責和譏諷意味,也應該積極協同相關部門及時處理,恢復和維護河道的清澈秀麗。
環保局長不妨培樹“下河游泳”的精神。水清澈見底自然不會有人揚言20萬元請游泳,反而會引來眾多游泳者。因此,環保局長在治理工業垃圾污染問題的同時,不妨積極主動地治理和保護所轄區的每個天然“游泳池”,治理和整頓生活環境臟亂差問題,從而實現河水清澈、環境整潔,形成一個碧水藍天的生態環境。這樣,環保局長不僅不會再因此背負罵名,還會贏得百姓的廣泛贊譽。退一步說,即使超越權限治理環境污染,也不會被責怪搶活干,畢竟河道污染、生活垃圾都屬於環境治理范疇。
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因此,不僅是環境保護部門,其他行政部門都應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要任務,自覺主動地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每個人都應該自覺維護環境衛生整潔,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齊心協力建設美麗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