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80后“美女”董海濤被公開選拔為副市(縣)長,遭到網友圍觀和熱議。其中不乏有羨慕、贊許的肯定聲音,但猜忌和質疑聲音似乎更抓人眼球、令人關注。為此,人民日報“求証”欄目記者經多次求証后得出的調查結論是:1982年出生的美女董海濤,個人條件符合標准,選拔程序合規,其筆試成績也並非網友所說的“排名倒數第一”。
分析董海濤被選拔為副市長遭質疑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一是作為80后,年紀輕輕就身居要職﹔二是董海濤也算是個“官二代”﹔三是被貼上了“美女”的標簽。
縱觀網絡上對於董海濤破格提拔事件,要麼是偏執地猜忌和質疑,要麼是一味地支持和力挺,其實,筆者認為當我們面對公眾質疑的聲音時,我們更多的應該同時看到其中的利和弊,辯証分析。
首先,逢破格提拔就遭質疑對於年輕干部的成長確實不利。公開選拔和破格提拔干部本是為黨內干部注入年輕的新鮮血液,也是為黨和國家的發展壯大培養后備軍,但如若每次有破格提拔就會遭到全民猜忌、舉國質疑,公開選拔年輕干部的步伐定會舉步維艱,而對於選拔上來的年輕干部,一上任就遭到來自各方的質疑和不信任,其日后的工作也必將難以開展,更不用談在崗位上能干出什麼豐功偉績。
其次,我們也應看到逢破格提拔就遭質疑確實是對我們選人用人、選拔干部的有力監督。群眾質疑干部的提拔,說明群眾正意識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逐漸參與到政府事務中來。群眾的有效監督能讓相關部門不敢在選人用人上鋌而走險,任人唯親,搞“蘿卜”招聘,更能確保把有才能、有實力、有真本領,能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好干部選拔上來,真正實現有能者居之,有為才有位。
然而,無論是質疑也好,力挺也罷,隻要用人部門大開公眾監督“方便門”,始終堅持讓
權力運行在陽光下,讓選人用人透明化,定能讓公眾監督隻見其利不見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