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干部论坛

刘家义: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奋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5】

——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年6月13日)

2017年06月23日09:44    来源:大众日报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和谐美丽的幸福家园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发展人民民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让人民群众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更加富裕,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形成生动活泼、民主团结的政治局面。

  坚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政协工作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和改进人大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和代表服务工作。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积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深入推进法治山东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保障宪法实施和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加强党委对地方立法工作的领导,着力提高立法能力、立法质量。发挥好党委、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全面推开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公正实施法律,建设法治政府。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和2016-2020年依法治省规划,推动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注重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积极参政议政、开展民主监督,在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投身全省重大战略、参与脱贫攻坚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高度重视民族和宗教工作,深化与港澳合作,推进对台民间交流,密切与海外侨胞、归侨侨眷联系,广泛汇聚各方力量,共促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坚持党管武装,健全国防动员体系,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助推改革强军战略顺利实施,支持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提高军队服务保障社会化水平。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推进重点产业军民融合,打造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省。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进一步发扬光大山东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光荣传统。

  (二)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民生改善是最真切、最生动、最温暖的诠释。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创新扶贫思路,拓展扶贫路径,促进扶贫资源精准配置、高效使用,用绣花功夫做好精准脱贫工作。加大重点地区扶贫力度,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黄河滩区60万群众脱贫与迁建工作,统筹推进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扶贫协作。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推动由主要解决绝对贫困向重点缓解相对贫困转变,由主要解决农村贫困向统筹解决城乡贫困转变。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重大政治任务,是我们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如期实现这一目标,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小康路上决不能让一个人掉队!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提升,着力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强化“双一流”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推动高等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加快发展民办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使更多孩子成就梦想、更多家庭实现希望。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和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促进就业与发展良性互动,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持续增加居民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完善养老、医疗等保险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努力解决城镇基本住房问题。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支持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统筹城乡低保,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使困难群众心里有温暖、生活有奔头。

  深入推进健康山东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医疗联合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破解群众看病之“痛”。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统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三)全方位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着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山东。

  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的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深入开展反渗透、反间谍、反分裂、反恐怖、反邪教斗争,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大力改进政府治理方式,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更加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级党委要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切实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对各种矛盾问题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实施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完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坚持教育转化、帮扶解困和重点管控相结合,及时妥善有效处理各类矛盾问题。强化城乡社区治理,建好用好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提高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社会化服务水平。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建立健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化食安山东建设,把好饮食用药安全的每一道关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加快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努力开创山东生态文明新时代。

  大力改善环境质量。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常态化跨区域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机制,全面推进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环境中生产生活。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有效遏制重污染天气频发态势,努力使蓝天一年比一年多起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化“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健全完善河长制。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行陆海污染同防同治,全面提升环境治理和风险防控水平。

  持续增强生态服务功能。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严格落实生态红线保护制度,提升森林、河流、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积累更多生态财富。开展“绿满齐鲁·美丽山东”造林行动,建设一批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带和湿地公园。

  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大采煤塌陷地等生态脆弱区和退化区保护治理,拓展绿色生态空间。

  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构建贯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循环经济体系。实施重点领域能效提升计划、“工业绿动力”计划、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加大对水、土地、矿产、海域等资源节约管控力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倡导推广绿色消费,强化公民环保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完善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推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损害赔偿等关键制度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完善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制度和政策,推进“多规合一”,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强化法规规章和标准建设,健全生态信息公开机制,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完善监管执法、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环保督察力度,严厉惩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让齐鲁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聚焦各地党代会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