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之乘 爱心义载”活动是中山港小汽车公司党支部开展“向日葵缤纷志愿服务”的典型。图为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亮点扫描
东区:圆梦计划服务重点关爱群体
2015年10月以来,中山市东区心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发起“党群连心、共促和谐——重点关爱群体圆梦计划”,为5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单亲家庭青少年,60岁以上瘫痪、长期卧床老人或体弱多病的空巢老人提供服务支持。通过开展老党员“红色记忆”服务、单亲家庭青少年“沟通有线”服务、各类成长学习小组活动,举办“红色歌友会”和“红色剧场”,组建服务病患和空巢老人的“爱心医疗队”,为全区600多名重点关爱群体圆梦。该项目由中山市东区机关党总支等6家党组织竞投支持。(通讯员 张勇杰)
沙溪镇:“主业+公益”引导民间组织公益化
近年来,中山市沙溪镇党委运用“党建+公益”模式,组建共产党员为组长的义工小组,将工会会员、共青团员以及驻村工作组纳入义工范围,开展困难群体探访、帮扶、陪伴服务。该镇党委大力强化社会招募、自主管理、项目开展的社会化志愿工作。支持社工机构在开展居家养老、禁毒、妇女、社区矫正等服务的过程中发展义工队伍,将义工服务开展情况列入社工机构考核的重要指标。以“主业+公益”模式引导民间组织走向公益化。建立起志愿服务时数统计及表彰激励体系,评选“星级志愿者”并给予表彰。将义工服务发展项目列入财政专项,大力扶持义工项目发展。(通讯员 陈岳荣)
公路局:“五下乡”帮扶挂点村
2015年9月以来,中山市公路局党组在推进“阳光先锋”挂点帮扶神湾镇竹排村工作中,实施“五下乡”措施,帮助竹排村发展奔小康。“五下乡”包括领导干部下乡、党员自愿下乡、文化下乡、技术下乡、党代表工作室下乡。公路局党组节省党员活动经费近6万元,慰问帮扶困难群众240人次,党员自发捐款4000多元认领村民“微心愿”。发挥技术员工特长,助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旧路灯、延长公交线、整治村交通危险点等。组织干部职工自编自演小型文艺节目,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通讯员 吴颖图)
南区:服务积分制催生“活力细胞”
近年来,中山市南区党工委发挥区内15支志愿服务队作用,激活党组织“活力细胞”。面向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实施“203040考察计划”,相应对象志愿服务时数分别不得少于20、30、40小时,完成情况作为入党考察及转正的重要依据。建立全区统一的服务时数认证制度,统一制发《党员志愿服务时数手册》,记载服务内容、日期、时数、经办人及审核人等信息。严格规范时数认证流程,先由各志愿者协会、社工服务中心等组织发布志愿服务需求,再由党员志愿者网络报名,自行开展志愿服务,最后由活动主办单位对服务时数核实登记。开发积分信息系统,年底统一考核。(通讯员 张演强)
一线声音
党组织如何凝聚多元主体力量
谭振东
各种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使这些组织在一定行业、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号召力、领导力和影响力。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凝聚多元主体的力量,才能获取社会治理最大公约数。
党组织作为引领社会治理的“红心”,必须强化政治引领,联动各方力量“强力跳动”。面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相对松散等问题,迫切需要形成“党代表+党组织+社会组织+群团组织”格局。扭住党建“牛鼻子”,才能抓住社会治理的主心骨。近年来,各级党委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为广大群众办了很多民生实事、好事,但是却出现了“只念社工站的好,不感共产党的恩”的现象。这既是党组织口碑弱化的表现,也是宣传力度不足、方法不准的表现。要在社会组织中加大“红色宣传”力度,通过建设文化长廊、红心舞台、“微心愿”服务墙、党建修身园、党员服务综合中心等载体,打造集党建宣传、党员教育、居民修身活动为一体的红色家园。
在社会组织组建党组织,存在党员人数少、组织关系转接不畅、负责人支持力度不够、业务分散、人员分散等细节问题。要确保组织覆盖,调动“兼职党员”的积极性,就要让社会组织感觉到党组织的存在是有利无害的。实践中,可以探索建立“联动式党组织”,即党员不改变原党组织关系,只是在“联动式党组织”中发挥作用,过双重组织生活。这样,一方面党组织可以“名正言顺”地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打消党员顾虑,让党员放心地参加活动。还可以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制度,从分解目标任务、建强班子队伍、保障经费场所、实施党建项目、抓好考评奖惩等方面入手,建立起一套责任明确、保障有力、措施管用、奖惩分明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探索建立“联动式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在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建立党组织,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孵化新的社会组织及其党组织,形成良性循环。
针对社会组织“党员难管理、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党组织应指引社会组织创新服务模式,承担社会职能,强化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一方面,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窗口等形式,促使党员亮身份。另一方面,注重突出社会组织行业优势与特点为群众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如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认领社区弱势群体、低收入家庭人群的“微心愿”,组织开展“公益服务集市”等主题志愿服务项目,开展“红色创投”活动等,发动社会组织围绕助老扶老服务、儿童及青少年服务、家庭公益服务、助残公益服务、社区公益服务、企业员工服务等,大胆创新设计服务项目,由党组织众筹认领,实现党组织与社会组织融为一体,共建共享。
(作者系中山市东区党工委书记)
点 评
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周红云:
中山市全民参与社会治理,探索出“一核四联”基层治理格局,最关键的是党组织的引领和支持发挥了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山在这方面的努力和探索。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任 燕继荣:
未来社会治理应当在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公益如何促进,二是公害如何治理。中山能够把社会组织的兴趣活动转化为公益活动,进而把兴趣活动嫁接到社会治理的公共服务中,可以说是打破了社会治理的困境。
中山市崇高玩具厂党员 张立新:
“红色创投”活动为企业参与公益提供了一个崭新平台,可以有效协调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
中山市中医院护士长 田珂:
“阳光先锋”活动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创新渠道,能够让党代表、党组织多下基层接地气。
中山市博睿社会工作者 张雪莹:
“红色创投”为社会组织党员和党组织搭建了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在这里可以用心诠释人生价值!
在“阳光先锋”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机关党员纷纷担当“圆梦大使”,为困难群众完成“微心愿”。图为中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小娟带领组工干部圆了困难学子的“单车梦”。
“向日葵缤纷志愿活动”中,党员干部齐心合力植树。
![]() |
相关专题 |
· 《中国组织人事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