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万象更新,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唱出了人们的心声。
“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这是一代人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美景”,成为20世纪80年代新一辈的光荣与梦想,赋予时代英雄们改革、进取、拼搏、奉献的崭新色彩。
英雄的出处:摸石头过河
1980年春天,深圳南岭村第一生产队。与深圳特区同处改革开放前沿,让生产队长张伟基看到了改写全村人命运的良机。他痛下决心,大胆带领全村群众利用几个旧仓库引进外资合作办厂,开办了第一家内联厂和来料加工厂,走出了村集体致富的第一步。
南岭村迅速脱贫致富。随后10年,这个曾经被人称为“鸭屎围”的贫穷村庄,创造出全国闻名的“南岭村奇迹”。
如今,南岭村已经变成南岭街道,退休多年的张伟基仍然关注着改革进程的深化与推进。他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的内容鼓舞人心,“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不再是一个梦”。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同样是在深圳特区,时任蛇口开发区管委会书记的袁庚在辖区内树立起了那块在后来全国耳熟能详的标语牌,率先在特区深圳掀起改革热潮,创造举世震惊的“深圳速度”;
《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声中,千里之外的江苏江阴,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带领全村人民大步走上了“工业兴村”的道路,拉开了这座村庄集体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幕,“天下第一村”由此起步;
……
这段“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辛历程中,一些特殊的时代人物,给“英雄”赋予了别样的含义:步鑫生、马胜利……尽管遭遇了波折甚至挫败,但他们对于改革作出的贡献,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和深深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