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涌现多个专家型“掌门人”
在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厦门还表决通过了市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涉及政府组成部门的正职人选任免事项,任命了一批政府组成部门的行政正职,共12名。比如,任命柯继安为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杨叔禹为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陈李升为市商务局局长、洪成宗为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陈海疆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这5位均是其原所在部门在此番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跟其他部门进行了整合,并因此被任命为新组建部门的正职。如柯继安原先是市经发局局长,杨叔禹原为市卫生局局长、陈海疆是原市工商局局长,但这三个部门均被整合到新的政府部门,他们从原部门正职到被任命为新部门正职,也不难看出新的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
9月15日,厦门市旅游局也正式迎来了新任“大管家”——厦门市信息化局原局长孔曙光,出任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在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厦门市旅游局首次“吸收”了会展行业的相关管理职责。
备受关注的是,厦门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出现了不少的专家型“掌门人”。比如,新担任厦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第一任主任的杨叔禹是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
而厦门市规划委员会主任赵燕菁则是一名“老规划”了,2009年获英国卡迪夫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博士学位,他从2004年起一直就是厦门市规划局“掌门人”。
在一些部门配备专家型“掌门人”应该是出于工作需要。厦门是国家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而具有工学博士学历的孔曙光是通过公开选拔考入厦门的一位干部,其在科技、信息化部门的任职经历,或将大大推动厦门打造“智慧旅游”的进程。
效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这次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将转变政府职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的要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以及市、区政府之间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
比如,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之前,食品安全实行分段监管体制,质监部门管生产、工商部门管流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消费。多个部门监管,监管资源分散,每个部门力量都显薄弱,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整体执法效能不尽如人意。因此,这次改革成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改变原有的分段监管体制,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目的就是整合资源,减少职责交叉重复,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整体效能。
当然,对于老百姓来说,一些机构部门整合之后办事将更方便。像老百姓的生、长、壮、老、已等一生中的所有过程,以后都将由卫计委一个部门提供全程服务,会提高办事效率。
新任的厦门市卫计委主任杨叔禹告诉记者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控制不再是当务之急,人口素质提升、人口结构的均衡化则显得更为重要,这就需要一些更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合并之后,可有效地整合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效益最大化都大有益处,将大大提高保障的质量。因此,两个部门合并,是一个“1+1>2”的问题。
此次厦门市政府机构改革,突出政府职能转变这一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政府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基层放权,重点取消对投资创业影响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明显的行政审批事项,更大程度地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给群众方便。比如,把市投资促进局的职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有关口岸协调的职责划入市商务局,市商务局加挂市人民政府口岸工作办公室的牌子,不再保留市投资促进局。
“要完善标准和规则,通过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告诉市场主体哪些领域需要审批,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市场活力。通过改革的办法,理顺各项制度,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要推行马上就办,强化治庸提效。”厦门市市长、市编委主任刘可清表示,要用好政府“有形之手”,放活市场的“无形之手”,完善社会“自治之手”。(林世雄 蒙少祥)
![]() |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