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批复“22条”已落实18条
“三化一平台”的目标方向明确后,深圳市、区两级推出了98个重点改革项目,目前不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王荣介绍说,市场化方面,深圳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重点,将它作为深层次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推手。今年推出的一系列举措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上半年新登记工商主体同比猛增99%。但这种“猛增”也带来一些问题,包括“有照无证”的企业增多,后续监管不到位等,这些都反映出现有的管理思维、监管方式、工作条件已经与市场发展不匹配。王荣认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不能仅停留在“证照分离”,而要以深化改革为契机,逐步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
法治化方面,深圳大力推进“一流法治城市”建设,以“抓项目”的方式,部署开展“三个阶段、19项专项行动”。目前正重点推动立法机制创新,建立“人大主导、多方参与”的特区立法新机制,已经出台相关工作意见,在明确人大立法主导地位、扩大立法公众参与、完善立法起草和审议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法官“职业化”改革、信访法治化改革等也取得阶段性突破和成效。
国际化方面,深圳出台实施《国际化城市建设重点工作计划(2014—2015年)》,推动六大方面与国际对接,并专门召开国际化城市环境建设工作会议、举办窗口行业英语大赛,打响国际化环境提升“攻坚战”。在国际贸易等领域,也正积极试点实行国际通行规则,进一步强化深圳与国际市场的商务联系。
前海方面,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国家批复的“22条”先行先试政策已落实18条。发布产业优惠目录、获得计划单列市外资审批权限、落地39条金融创新政策,“比特区还要特”的政策环境优势不断显现。同时,深港合作更加紧密,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约50家企业即将注册前海,成为前海第一个港企集聚基地。目前港资企业从去年初的45家增加到480多家,增加10余倍,前海的“港味”正越来越浓。开发建设和企业入驻全面提速,已完成填海和软基处理工程,今年底前海三分之二的部分将彻底改观。目前已进驻企业近1.2万家,并在以日均70家的速度增长,其中金融企业约7000家,以金融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积聚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专项督查推改革“动真格”
开局之年成效显著、形势喜人,深圳是如何在改革上抓落实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深圳是怎样让这一要求“落地”的?
对此,王荣的思路非常清晰:“正如前面提到的,现在推进改革既有难度的问题,也有动力的问题。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督促检查机制,不施加强大的‘外力’,改革的进度和成效可能很难符合群众期待、符合发展要求。”
按照这个思路,深圳今年创新工作方式,推出了一项重磅措施——改革专项督查。从6月份开始,深圳市委就谋划部署由10名市领导分别带领10个督查小组,在全市进行“地毯式”检查。这次检查并不是走走看看、指指点点,而要以“评估打分”的方式考核改革进展和质量水平。
之后,深圳根据得分情况,把16个“超百分”的改革项目,连同相关单位名称,通过全市媒体发布《改革英雄榜》,让广大干部感到压力,增强推进改革的紧迫感;也让很多市民群众感到党委政府“动了真格”,增强了“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的内在动力。
王荣说:“督查不仅推动了改革落实,也收集到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好的经验做法,为更好地推进接下来的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他表示,深圳今后还会进一步优化专项督查机制,为改革“抓落实”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努力让市民群众见到更多的改革成果,为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发展总目标作出经济特区应有的贡献。(记者 张建明 杨磊 摄影:记者 鲁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