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对口援藏二十年

2014年08月25日14:4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原标题:对口援藏二十年

对口支援的20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各项指标增长最大的时期,是社会局势最稳定、民族团结最牢固的时期,是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群众增收最快的时期,是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是各类人才最多、与内地交往与合作最活跃的时期。

“每次下乡,听到简陋的土坯房中传来琅琅的读书声,看见藏族阿妈眼神里热切的期盼……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财政部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财政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喻廷才深情地表白。

20年前的7月,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全国支援西藏的重大战略决策,确立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方针;20年后的今天,在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的倾情助力下,亘古荒凉的雪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兄弟间的帮助

西藏,总面积120万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人,藏族人口占90%以上,为自治民族占人口比例最高的自治区。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地广人稀,交通不便。

西藏,从封建奴隶制社会,一跃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形态发育尚不成熟,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同时,藏族群众基本信奉藏传佛教,与十四世达赖集团等分裂势力斗争形势严峻。

1995年7月,第一批622名援藏干部踏上“世界屋脊”,拉开干部援藏序幕。

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在一次又一次讨论中,广大援藏干部深化了“做主人,不做过客”的理念,同时深刻地认识到,援藏不等于扶贫,不仅是送钱送物,还要把援藏放到中央治藏方略的大背景下去考量,必须在机制体制上开拓创新。

1994年参与筹备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时任中央统战部民族宗教二局副局长、现任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朱晓明感慨地说:“过去,中央关心西藏,是家长在管;现在全国支援,是兄弟们在帮,有的援藏队还拉上了后方的‘亲友团’。”

上海市专门成立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共由56个成员单位组成,每年召开全体会议,统筹协调、研究解决对口支援工作的重大事项,形成了全市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前后方互动的援藏工作格局。许多看似难办的大事,常常在分分秒秒间搞定。

吉隆县曾为中国对尼泊尔最大的贸易口岸。今年初,西藏自治区主席第一次办公会议明确,将吉隆口岸规划提升为中国通往南亚陆路大通道的桥头堡,决定聘请国内一流设计院进行吉隆口岸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家休假的上海第七批援藏干部领队、日喀则地委副书记戴晶斌接到电话,迅速行动,争得上海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市规划局和市国土资源管理局等“亲友团”的大力支持,确定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组成联合团队担此重任。

2月底至3月初,先后两批11名规划设计专家进藏开展调研工作,历时近一个月,行程5000多公里。

“作为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设计单位,同济设计研究院主要做国际规划,国内规划基本不接了。可是,他们二话没说就应承下来。”全程参与此事的上海援藏干部、日喀则地区住建局副局长钱晓峰说,全国桥梁专家冯立文、全国规划专家张长处等领衔专家克服了年岁大、高原反应重等困难,白天跑现场,晚上整理资料,并随时与上海后方团队沟通情况,经常加班到深夜。一个月时间,他们即拿出完整的规划方案。

吉隆县副县长尼玛次仁说:“我们很惊讶,专家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办这么大的事,说明他们的的确确在用心做。”

为增强援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发挥最大成效,不少援藏队绞尽脑汁。

江苏省援藏工作队完善了定期轮换与压茬轮换相结合的轮换机制,即每批援藏干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先于本批其他援藏干部一年进藏,大大缩短了两批援藏干部轮换带来的磨合期和适应期。

“我是2012年9月提前一年入藏的。”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干部领队,拉萨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勇说,在与上一批领队、干部交接过程中,了解到援藏干部工作和管理方面的规律性东西,从而对于自己今后将重点做什么、怎么做了然于心,“一年后,第七批援藏干部进藏时,我引导大家很快进入角色”。

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干部副领队,拉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晖,是从第六批转过来的。他经常与陈勇谈心,告知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比如,援藏项目既要符合援助方的总体规划,又要围绕受援地的中心工作。2012年拉萨市委下发文件,决定撤并农村教学点,重点办好县级、乡镇级的小学和初中。

“我按已有的援藏规划做,不算犯错误,但没把钱用在刀刃上。所以,我将2013年的援藏资金重点投向对口支援的林周、曲水、达孜、墨竹工卡等4个县,帮助各县分别建了一所小学、完善了一所中学。”提及自己的果断决策,陈勇津津乐道。

湖北、河北、广东等省采取由上一批援藏县委书记担任新一批援藏干部领队的做法,也取得了与江苏队压茬援藏异曲同工的效果。

此外,浙江、江苏、山东等援藏省市均成立了商会,通过牵线搭桥,鼓励众多知名企业到西藏投资兴业,运用市场机制,实现援受双方共赢。

20年来,来自援藏中央部委、省市以及央企的七批5965名优秀干部人才(不含每批中途轮换人员)进藏工作,累计投入援藏资金260亿元,实施援藏项目7615个。特别是交通、能源、通信、农牧业、社会事业等一大批基础性骨干项目和重点援藏工程的建成,为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西藏自治区实现生产总值807.67亿元,比1994年增长了20.2倍;财政收入110.4亿元,比1994年增长了18.3倍;固定资产投资918.48亿元,比1994年增长了43.3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578元,比1994年增长了8.2倍。

西藏在前进,这一点连外国记者也啧啧称奇,他们认为,“中国内地的经济奇迹已经抵达西藏”“西藏已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稳定时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