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对口援藏助力国家一体化发展

——专访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杨明洪教授

2014年08月25日14:4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原标题:对口援藏助力国家一体化发展

对口援藏机制,实现了中央治藏方略的历史性突破,有力地促进了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近20年来,特别是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党和国家以“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高度,不断创新全国援藏的主体、投入机制、制度保障,丰富治理边疆敏感民族地区的探索和实践,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央支持为主、全国对口支援为重要补充力量的“全国援藏”机制。

在援藏20周年之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就对口援藏的相关问题专访了长期研究涉藏问题的权威专家、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杨明洪教授。他说:“对口援藏方针的确立,实现了中央治藏方略的历史性突破,有力地促进了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中央治藏方略的重大突破

《瞭望》: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后,中央治藏方略有何变化?

杨明洪:正如第三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所强调的那样“西藏的稳定,涉及国家的稳定;西藏的发展,涉及国家的发展;西藏的安全,涉及国家的安全”。

在历史上,中央对西藏实施的是间接治理。在间接治理模式下,加之西藏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西藏上千年形成的特殊的宗教文化氛围,西藏与内地交流、交往不如其他地区多,与内地的交融程度也比较低。

西藏和平解放之后,中央对西藏的治理由间接转为直接。在此背景下,如何让西藏尽快融入到内地的一体化发展过程之中,就成为一项重大任务。

在1989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讨论西藏工作并形成正确工作方针的基础上,1994年7月召开的第三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实施对口援藏的政策框架即“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这是历史性的突破。

按照这一部署,从1995年开始,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山东、湖南、湖北、福建、天津、四川、浙江、辽宁、河北、陕西14个省市(1997年重庆升格为直辖市后,单独承担援藏任务)和33个中央部委,选派援藏干部对口支援西藏7地市44个县(市、区)和自治区有关直属部门,援藏时间暂定为10年。

2001年7月,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对口支援在原定10年的基础上再延长10年,将干部援藏和经济援藏结合起来,新增黑龙江、吉林、安徽3个省和15户中央企业(2004年中央企业增至17户,四川省不再承担援藏任务)对口援藏,西藏全部74个县(市、区)和大多数自治区直属部门纳入对口支援范围。

2010年1月,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将对口援藏时间延长到2020年,完善经济援藏、干部援藏、人才援藏、科技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建立援藏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明确各援藏省市拿出上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支援西藏。

2013年7月,第七批援藏干部进藏后,共有66个中央部门(部、委、办、局)、17个省市、17户中央企业与西藏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正在开展援藏工作。

与此同时,教育、卫生、公安、安全等系统和行业还采取“行业负责、对口支援、一业一策”的办法,选派干部人才开展援藏。

至此,对口支援工作从干部支援为龙头,实施人才、技术、经济支援和协作,逐步发展为经济、干部、人才、科技援藏相结合的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工作格局。

有一个概念应当明确,从一般意义上讲,中央对某些区域实施特殊优惠政策,通过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支持某些区域加快发展,更好地向当地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是中央政府职能发挥作用的结果,本质上不能够归入“援助”的范畴。在现有的文献中,有的明确将中央对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其他支持发展的政策归为“援藏”的范畴。我认为,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也是理论上的盲点。

对口援藏,其包含的范围是中央各部委援助西藏自治区各部门,内地各省(市)、中央企业援助西藏各地市。这是一种兄弟般的关怀和支持。

此前,这种对口支援的方式在中国其他地区并没有大规模使用。将其用于西藏,本身就是治藏方略的显著变化。

这一方略的核心要义,在于促进国家一体化发展。国家一体化发展,是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对口援藏,正是中国找到的实现国家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