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20年力促国家一体化
《瞭望》:国家一体化发展对于推动西藏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何特殊作用?
杨明洪:首先,西藏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处于最为落后的区域,国家一体化发展就是缩小区域差距,最终与全国一起实现现代化。
人们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不缩小包括西藏在内的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的差距难以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没有包括西藏在内的边疆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说全国已经建成小康社会;没有包括西藏在内的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不能说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国家一体化发展的最根本目标,就是迅速改变西藏落后的面貌,短期内是解决西藏与内地正在扩大的发展差距;中期内是解决与内地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问题;长期的目标是解决西藏与内地一道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中央在西藏实施特殊的支持政策,促进国家一体化发展,是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举措。
其次,西藏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键区域,国家一体化发展就是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证明中国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解决好民族问题。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中国创造性地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自己的民族问题,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西藏与新疆、广西、内蒙古、宁夏一样,当地少数民族充分地享受民族区域自治给他们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国家一体化发展,使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这个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生根、开花,并为其他民族地区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借鉴。
再次,西藏是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国家一体化发展就是从多元走向一体,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基于各具体的基本民族单元的共生共存、共同文化要素以及在中国近代史上所面临的共同历史命运而形成的。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
国家的一体化发展,通过扩大西藏和四省藏区各民族与内地各族人民之间多层次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各民族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从多元向均质化方向发展,缔造并夯实中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最后,西藏是反分裂、反渗透的前沿阵地,国家一体化发展就是筑牢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固长城,整固国家边疆。
西方国家长期谋求“分化”、“西化”中国,在新的背景下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而十四世达赖集团长期谋求“西藏独立”,甘愿充当西方国家的工具,与西方敌对势力勾结下,在西藏和四省藏区变着花样从事分裂、渗透活动,西藏和四省藏区社会稳定面临极大的挑战。在这个意义上讲,西藏,连同四省藏区的发展,本质上具有整固中国西南边疆的特殊作用。
进一步提高对口援藏效率
《瞭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您对于进一步完善对口援藏有何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杨明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对口援藏工作非常难,难就难在不同主体的利益有不一致的地方。无论怎样,提高对口援藏的效率是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
首先是解决好援藏资金和项目到基层、到农牧区问题。
西藏是一个农牧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省区,农牧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近80%,农牧民的民生问题十分突出,民生与民心相连。
中央先后多次要求今后援藏资金和项目应重点向西藏农牧区倾斜,突出改善农牧民生活这个重点。
但现实中,现有的对口援藏模式依然面临着向农牧区、基层倾斜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需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需要研究从体制机制上将援藏资金与项目向基层倾斜、向农牧民倾斜的具体对策措施。
其次是建立吸纳农牧民参与援藏项目建设的实施机制。援藏项目很多是“交钥匙工程”,内地的施工在技术人才、装备、管理经验上具有优势,项目的建设方倾向选择内地的施工队,这本身无可厚非,也十分理性。但如此不能很好地给当地的就业和收入带来较大提高,建议建立吸纳农牧民参与援藏项目建设的实施机制。
再次是建立对口援藏资金、资源的统筹机制。中央要求各援藏省市拿出一般预算收入的1‰支援西藏,由于对口支援省市经济实力差距较大,以其上年度财政收入的固定比例确定对口支援投入量,必然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目前参与对口支援的各单位、各省份、各企业之间仍存在协调不畅,“各自为政”、“思路各异”等问题。因此,建议对口援藏的资金、资源需要在一定层面进行统筹。
最后,还应注意使用法律手段规范对口援藏相关方行为。(记者 罗布次仁 杨步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