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了对蒙古为期2天的国事访问。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足迹近到印度、巴基斯坦、韩国等亚洲邻国,远达非洲、拉丁美洲。国家领导人出访日程由谁安排?出访国家由谁敲定?出访有哪些规矩?前期如何筹备等问题都有何讲究?记者专访外交部礼宾司前代司长、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首任大使鲁培新,揭秘领导人出访的安排和前期准备工作。
1领导人出访有几种方式?
视重视程度选择国家独访
鲁培新介绍,国家主席是国家元首,出访大多是两国之间的合作交流,属于国事访问。总理是政府首脑,出访是两国或多国政府间的合作交流,属于正式访问。国家主席访问规格相对较高,总理出访会更倾向于解决具体业务问题。
鲁培新说,国家领导人出访,一般可分单独访问、集中访问和顺便到访。其中,邻国距离较近,往返方便,会选择单独出访一个国家,有时也会根据重视程度考虑单独出访,像蒙古、韩国都属于单独出访。
再比如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拉美地区国家众多,且都在一个区域内,一般都会通盘考虑,有选择性地一起访问。
“此外,为了节省时间,在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外也会顺访周边国家,前提是根据两国关系情况而定,这是一种新的访问形式。”鲁培新说。
“我们国家有规定,日期不能太长,由于领导人事务繁重,访问期间要签署哪些协议,这些都需要事先谈妥做好准备,领导人出访时直接签署重要文件和协议。”鲁培新说。
2出访国家选择如何安排?
访问不同国家要考虑频率
鲁培新介绍,每年年底外交部都要针对第二年国家领导人出访的计划安排进行研究,根据国际地区形势发展以及两国关系发展情况,外交部各个地区司先提出具体建议和想法。
“拟访问哪几个国家。这当中要考虑访问不同国家的频率,两国关系如何,两国间有哪些重大事情需要领导人会晤,从整个国际形势和国家战略来看需要去哪里出访,此外还要考虑有哪些主席或者总理必须参加的国际会议。”鲁培新说。
随后,外交部给中央提交一个关于明年国家领导人出访安排的报告,包括主席和总理的出访,再结合明年有哪些国家会议进行通盘考虑,形成一个基本轮廓。经中央批准,根据访问需要开始逐步落实出访具体行程。
鲁培新介绍,访问国家确认后,来访国家提出访问要求,东道国结合双边关系情况给予答复并安排时间,这个由地区司和礼宾司一起协商解决,统一由礼宾司平衡,并和出访国家进行商讨,提出具体日期。如果这个时间双方都无重大安排,就可以最终确认。
3途中路过他国有何讲究?
坐一坐聊一下或发个电报
去年5月31日习近平主席出访拉美国家,路途遥远,中间飞机需要加油。“可能在某一个国家的岛上加油,休息两三个小时,继续飞走”,鲁培新介绍,这属于过境,一般所在岛国的州长会前来机场迎接,双方坐一坐,聊一下,有时也会多停留一些时间,根据访问国家的需要而定。
以前国家领导人出访的专机经过第三国上空时,会向其领导人发致敬电,“完全一种礼节性的,表示一种敬意”。
此外,有领导人出访,专机若往西边飞,飞过喀喇昆仑山口时,会给地面发慰问电,告知正在去往哪里的途中,并向驻守边防的战士表示慰问。专机一路飞行,经过多国领空,这就需要提前照会这些国家,从而让领导人出访时一路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