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沈阳军区某团党委选拔推荐了一批后备干部。其中,该团副参谋长闫世成从起初落选到最终入围的经过,折射出团党委关于按战斗力标准选人用人的思考与实践。
“推进强军事业,必须破除选人用人上的‘和平观念’——我们不能忽视干部的科学管理能力,但必须坚持能打仗、打胜仗这个第一位的标准。”团政委王兴海告诉记者,这是团党委走过一段弯路之后得出的结论。
闫世成是全团有名的训练尖子,军事素质呱呱叫。更过硬的是,自从去年“岗位练兵、质量排序”活动开展以来,他多次夺得全团第一。
闫世成任现职已满3年,不少官兵觉得,这次选拔后备干部,他是“三指捏田螺——手拿把掐”的事,没承想,他竟然意外落选了。
官兵的议论引起了团党委的重视,他们感到:这件事,不仅关系到党委选人用人的公信力,而且直接影响到战斗力标准大讨论的认识成果。对此不能回避,必须摆到桌面上,给官兵一个明明白白的答案。
探因:闫世成究竟为什么落选?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刚开始,团政治处接到集团军选拔后备干部的通知后,严格按照标准、条件和程序,对全团干部进行遴选,闫世成名列其中。可在党委讨论时,有人提出了异议:闫世成抓训练有一套,可管理方法不稳妥,带兵欠火候,把部队交给他不放心。
有例为证。他当军务参谋时,晚上查岗查哨,发现哨兵打盹,他不是当场叫醒,指出问题,批评教育,而是悄悄将哨兵的枪“偷”走了。结果,哨兵醒后吓出一身冷汗。
有人反映闫世成不善于管理,不会抓安全。实弹射击训练,别人都是将子弹装到弹夹后发给战士,可他不,非得让战士到射击线后自己装弹射击;而且射击中出现卡壳等故障,他也让战士自己排除故障。
还有人说,闫世成干事鲁莽,处理问题经常“剑走偏锋”。一次演习,已当上营长的闫世成带领全营机动,战车不小心剐了一台地方农用车。正当官兵准备和车主好好交涉时,闫世成竟然直接问对方车辆值多少钱,随后和官兵凑出6000元钱给车主,迅速清道,将农用车推到了路边。
党委会上,几名常委听了这些事后有些犹豫,担心他“容易出问题”,综合考虑后决定:先缓一缓,让闫世成再锻炼锻炼,补上管理这一课。
热议:和平时期,怎样看待“李云龙式”干部?
因管理方法不恰当、处理问题不稳妥而落选究竟该不该?记者就此采访团领导、基层官兵和闫世成本人,听取了各方的看法。
闫世成说出了自己心里话:作为军务参谋,我把哨兵的枪拿走,是要让他记住如果在战场上“睡岗”,丢的就不是枪而是命了。组织实弹射击更不用解释了,打仗时还有人给你装子弹、帮你排除故障吗?至于将农用车推到路边,我承认是有些鲁莽,可当时情况紧急,上级给我们规定了机动到达的时间,要是因为和车主交涉耽误了,战场上就是贻误战机!再说,那6000块钱我后来都还给官兵了,也没给部队造成损失。
有些官兵认为闫世成是“李云龙式”的干部,对他表示支持。他们听到过一个说法,“把部队交到他手里不放心”,为啥不放心?说白了就是更担心平时出事,而不是更担心部队上了战场打不赢。
对此,有的团领导坦言,我们也想把谋打仗、能打仗、善打仗的人选出来用起来,可和平时期毕竟不是打仗,衡量一个单位常常先看你冒没冒泡、出不出事。
“大家讨论的是,我们到底是该怕出事,还是怕打不赢?其实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团政委王兴海一针见血指出:这件事对党委机关的启示是,在选人用人上,我们必须把能打胜仗作为首要标准来考量!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军事过硬的干部在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就“一票否决”。当然,科学管理能力也很重要,党委应该帮助这样的干部逐步提高。
![]()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