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县域经济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2014年08月15日10:53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县域经济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东阳市的木雕、竹编工艺品远近闻名

  制表:杨君

  东阳市的高跷表演

  东阳江北风景

  东阳市创建的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郡县治,则天下安”,自古县域经济就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器。“县富则民富,县强则民强”,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全面实施中,如何挖掘县域地区的文化元素,激活当地发展活力,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县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浙江省中部的县级市——东阳市依托传统工艺与文化资源,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县域经济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东阳文化产业新区以中国木雕城、横店影视城等为代表,成为“浙中城市群文化产业增长极”的核心地带。2013年东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66.6亿元,占GDP比重为16.5%,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型产业。

  1、产业布局立足特色

  镜头:东阳正积极筹备今年将举办的“2014世界工艺文化节”。本次活动主题为“振兴世界工艺美术、传承人类手工技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共创‘手工劳作’辉煌”,届时将有世界五大洲的手工艺代表人物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汇聚东阳。为什么一个世界组织首次在中国举办的行业盛会会落户一个县级城市?

  过去,虽然有建筑之乡、木雕之乡的美名,有精工巧作的历史传统,有大量的能工巧匠,但东阳的经济并没有因此而得益。交通不便以及人多地少的地理环境,使得东阳一度还是“贫困之乡”,难以企及周边发达的义乌、宁波、温州和余杭。如何让东阳的经济腾飞?如何让文化资源“活”起来?一直是困扰东阳经济发展的难题。

  东阳的问题,也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截至2010年底,我国约有县级行政区划2856个,全国县域国土面积89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3%;县域人口约9.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1%。2012年,全国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8万亿元,占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的53.5%。所占的国土面积大、人口多,但生产总值的比例却并不高,县域经济如何能依托自己的特色资源形成经济优势?

  在经过30多年的尝试与艰辛探索,立足于本土特色的东阳工艺美术等产业逐渐成长壮大起来。目前,东阳文化产业新区的工艺美术产业包括木雕红木家具企业2900多家,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木雕红木家具产业集群。2013年东阳工艺美术产业的产值近180亿元,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工艺美术产值占到文化产业总产值的63%以上,成为促进东阳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幅员广阔,历史积淀深厚,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基因,如何把本土文化与时尚生活结合,如何让历史与现实对话,让‘死’的文化资源‘活’起来,变成文化产品,这是决定产业能否发展起来的根本,也是创意设计的核心。”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如是说。县域经济发展要综合考量自身在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特征与资源禀赋结构,挖掘、利用、保护、创新区域文化元素,以文化创意激活县域资源的发展潜力,提升县域的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专家点评

  祁述裕(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县域经济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推动文化产业尤其是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深掘和丰富本土文化内涵,能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