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县域经济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2014年08月15日10:53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县域经济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2、通过融合做大产业

  镜头:没有名山大川、没有很独特的自然风光,也没有特别的文明古迹,但东阳2013年接待的旅游人数达1356万余人次。横店实现影视服务与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为3.6万人提供就业岗位,现有宾馆500多家,接待剧组累计达到1300多个,拍摄的电影和电视剧达42000多部(集)。每天至少有25个不同的剧组在横店拍摄,每天都有四五千人在横店从事着影视文化产业的创意、拍摄和后期制作。

  这些数字反映出横店在中国影视产业中的独特地位。“你没有到过浙江东阳横店,但一定看过在横店拍摄的影视剧。”横店集团总裁助理、影视文化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徐长征介绍,横店有28个大型的实体拍摄基地,几乎涵盖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此外,横店形成服务剧组的专业化、社会化管理能力,既能提供制片人等主创人员,也有导演助理、生活制片等辅助性人员,还有14000多名群众演员,这些都是影视产业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东阳已利用现有文化要素不断拓展企业及产业边界,将影视产业的影视器材租赁、影视拍摄、后期制作、专业培训、群众演员、衍生产品等大批上下游企业集聚在一起,扩充产业链,形成完备的产业集群。

  2013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3.73%,但县域地区的城镇化率大多集中在25%—35%,城镇化水平差异大,城镇规模不合理,产业集群发育不足,优势产业缺乏支撑。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认为,东阳之所以能够在东部众多县域中脱颖而出,关键是有专业的服务能力和完备的配套设施,通过融合形成了优势产业,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

  立足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东阳的工艺美术产业也在融合中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的聚集,形成了前期投资研发、中期产品生产、后期推广运营的垂直价值链,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双重效益。然而,金华市委常委、东阳市委书记徐建华认为,东阳的工艺美术产业还需要进一步升级。一把东阳传统手艺编的竹椅,只能卖500元人民币,而欧洲人加入设计的理念就能卖到5000欧元,“一把竹椅两种价格”的案例刺激东阳人寻找转型升级的新途径。从500元人民币到5000欧元,就要从低级产业形态向高级产业形态升级,进一步提高创意含量、技术含量、品牌含量,占据高端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产业尤其是创意设计的“融合”效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专家点评

  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县域经济不能“高大全”,而要“小而美”“小而专”,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注重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尤其要发挥重点行业的品牌效应和规模经济的效应,对相关产业形成吸引力和辐射力,进而逐步布局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的体系。

  3、“两只手”共同作用

  镜头:七大浙商抱团回乡投资的故事引起了媒体的关注。2011年12月31日,为响应“浙商回归,创业创新”的号召,复星集团、富春控股集团、阿里巴巴、美特斯邦威集团、杉杉集团、新光控股集团、横店集团东磁有限公司等七大浙商联合参与了中国木雕城的资产重组,与东阳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东阳中国木雕文化博览城有限公司,筹建东阳中国木雕文化博览城项目,打造一个以中国木雕博物馆为核心,以专业市场为导向,围绕木雕创作、展示、交流、商贸等活动的东阳新名片。

  浙商抱团回乡投资,是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共同作用的成果。政府引导产业发展,由民营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去组织运营,搭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既尊重市场发展的规律,又注重政府规划的指导。”徐建华介绍,近年来,东阳的发展理念非常清晰,即确立影视和木雕两大主打产业,再嫁接形成文化旅游,建立“工艺美术、影视服务、文化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创新理念,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支持文化和影视、文化和旅游、文化和科技、文化和金融、文化和服务贸易的融合,特别强调影视拍摄、后期制作、影视衍生产品的开发及木雕与红木家具、城市建设、旅游纪念品的产业融合。

  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往往存在基础设施薄弱、资源短缺、人才匮乏等问题。一方面政府需集中力量打造县域文化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黄健全说:“像东阳这样做好文化产业专项规划的县很少,值得推广。”另一方面,需要引入现代产业方式,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园区。东阳形成新区管委会、东阳市文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东阳市文化服务中心、东阳市文化产业协会等四位一体的建设管理架构,正在构建以管理优良、企业集聚、设施齐备、制度健全、法人治理为目标的现代产业园区。

  专家点评

  王国华(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东阳周边以加工制造等产业为主的县域,经济增速放缓。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阳经济发展速度持续走高,而文化创意与其他产业融合正是促进东阳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东阳模式”,正在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形成了东部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示范作用明显。(本报通讯员 许立勇)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后、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