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尹汉宁:论社会主义伦理秩序

2014年08月07日10:44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论社会主义伦理秩序

三、高度重视社会主义伦理秩序的建设

建设和运用社会主义伦理秩序,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标准,要有系统思维,要坚持问题导向,要把承继革命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要促进法治和民主政治秩序的建设,要为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作贡献。

1.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社会主义伦理秩序的根本性质和价值标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要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标准,推动不同层面的伦理建设。

2.从六个层面建设社会主义伦理秩序。

不少文化学者认为,中国传统中的“五伦”,经过部分内容的改造后,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即父子、夫妻、兄弟、长幼、友朋的伦理原则,有的学者还主张在“五伦”的基础上,加上“群己”一伦,并认为这样才能体现“私德”与“公德”兼修。虽然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毕竟还是从家庭和个人视角出发的,撇开内容不说,就其涵盖面而言,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系统伦理秩序建设的要求。我认为,社会主义伦理秩序要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组织层面、职业层面、家庭层面、个人层面入手来建设。

一是国家层面的伦理。

包括与国家性质相联系的伦理、与民族构成相联系的伦理、与外交相联系的伦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民主共和国,最重要的伦理思想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民为邦本。中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民族平等和睦是重要的伦理原则。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致力于和平共处、协和万邦的伦理追求。

二是社会层面的伦理。

社会层面的伦理通常被称为“公德”。既包括熟人社会的道德传承,又需要陌生人社会的伦理构建。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也在成长进步,社会成员的主体意识和社会活力显著增强。与此同时,我们在强调抓住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同时,还必须正视社会矛盾凸显期的现实。社会建设和治理,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要发挥“礼治”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要根据市场经济的新环境和社会格局的新变化,倡导并遵循公平正义、理性平和、扶贫济困、志愿互助的社会伦理原则,重点解决道德失范伦理失序的问题,解决社会戾气、社会浮躁、社会民粹思维的问题。

三是组织层面的伦理。

组织层面的伦理,包括组织机构内部凝练或传承的“文化”或“精神”,包括约定、准则、承诺等。在社会组织多样化的背景下,党的领导要覆盖所有组织,所有组织都应该依法成立和运行,所有组织都应该有符合国家和社会伦理原则的标准和追求。组织自身的“文化”或“精神”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形成网状的价值纽带,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和文明进步。

四是职业层面的伦理。

职业层面的伦理,主要是指职业操守和专业精神。包括敬畏职业、岗位,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等。

五是家庭层面的伦理。

孝道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母体。孝老爱亲仍然是家庭伦理的重要内容;要推崇家风家训家教的传承,要形成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宗亲文化伦理。

六是个人层面的伦理。

要增强国家意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涵养家国情怀,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党员干部、公众人物、知识分子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修身修心、养德养性;做君子、重名节。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安分敬业、节俭惜福的文化氛围。

3.要坚持问题导向,解决伦理缺失的问题。

社会上一度出现的道德失范和伦理失序的问题,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付出的代价,也说明与时俱进伦理秩序的建设具有紧迫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把竞争文化和与之相适应的法治文化吸收到伦理原则之中来,但不能用买卖关系和交换关系取代伦理原则。在开放的环境中,我们要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能丢掉立足点和根本。

目前,社会主义伦理建设确实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留守儿童和老人的问题,比如国有企业改制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职工地位问题,还比如资本与技术的重要性所带来的劳动及其收益比重下降的问题等,要求我们在社会伦理、企业伦理和家庭伦理建设中予以回答。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漠视劳动的问题,市场竞争中可能出现的诚信缺失的问题,功利背景下可能出现的悲悯缺失的问题。

4.要把承继革命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中国有注重价值引领的历史传统、革命传统,建设社会主义伦理秩序,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滋养,从革命传统的红色家谱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起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最高的伦理原则。革命先烈先贤为国家、为人民的牺牲奉献精神,革命战争年代鱼水情深的党群关系,官兵平等的同志式氛围,是社会主义伦理的宝贵财富和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改革创新精神,是社会主义伦理的时代价值和崭新内容。

5.要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和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伦理秩序建设,不能替代法治和民主政治秩序建设,但通过伦理秩序建设可以促进法治和民主政治秩序建设。一是为法治和民主政治建设规定价值向度;二是为法治和民主政治建设累积社会基础和文化氛围;三是伦理秩序中的条规化,可以根据需要转化为法治和民主政治建设。

6.要为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作出贡献。

《荀子·君道》有曰: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国家和社会治理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治理理念的先进性,治理方式的创新,治理参与的广泛性,应该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高度重视社会主义伦理秩序的建设和运用,有利于促进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一是社会主义伦理秩序具有覆盖的广泛性,涉及所有群体和个人,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全社会彰显是非、真假、美丑、善恶标准,缓解社会迷茫、困惑和焦虑。二是社会主义伦理秩序具有主体的能动性,所有社会成员都是伦理秩序建设的主体和被约束的对象,社会成员客观上自发地参与了国家和社会的管理。三是社会主义伦理秩序具有调节的内在性,是社会自我调节的主要方式,是组织和个人自律和自调适的维度和标准。

(作者系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