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求证:“尿疗”和“中国尿疗协会”调查

2014年06月27日09: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尿疗”和“中国尿疗协会”调查(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长期喝尿可以治病养生”吗?

【回应】尿可入药,但把尿作为一种长期服用的防病治病用品或保健品,目前没有临床和医学依据。“使骨骼强壮、可治甲亢治胃病、可美容美发”等亦无依据

“中国尿疗协会”对于尿疗的主要主张是:长期饮尿既可治病也可养生,“对尿疗法机理的研讨,我们主要探讨生命体水的作用,(尿液里的水)是小分子团水,高渗透力、高能量,给人体提供的能量远远大于营养物质给人体提供的能量。”

据介绍,“中国尿疗协会”还“开展对病疗实例的认证,引进现代医学统计学的方法来评判尿疗法的疗效”。协会印发的《尿疗法简讯》刊登过一些尿疗效果调查表,均为小样本调查,样本是否能达到临床试验的严格要求也无法得知。

先看中医。多位中医专家均表示,不主张直接饮用尿液,而且目前无法证明饮用尿液可以治疗甲亢、胃病等多种疾病,也无依据证明其具有美容、清肝明目等功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赵进喜教授认为,尿作为保健品有没有功效,需要进行大量、长期的临床试验,目前缺乏临床依据。即使证明对个人有疗效,也未必对群体有价值,不可盲听盲从。作为一名中医专家,他不赞成把长期喝尿作为疗养手段。

武汉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全毅红介绍,我国古代医籍中对尿的药用价值确有记载,比如《本草拾遗》《本草经疏》等,认为健康人的尿液具有滋阴降火、止血消瘀之功效,因此可以入药。但作为一种药材,其有严格的适应症、配伍要求和服用剂量。而把尿作为长期服用的食疗保健品,尚无医学依据。

全毅红介绍,在民间尿被当作一种偏方,主要用于外敷治疗跌打损伤,现代临床并不提倡“喝尿”这种方式。目前有一种中药“人中白”,是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经炮制而成,但它主要是外用,调敷患处,治疗跌打损伤等外伤。

再来看西医。西医专家表示,尿液是由肾脏产生的代谢废物,是人体不再需要的物质。饮尿是饮用人体自身的废弃物,只会给肝脏、肠胃及血液循环增加负担。

武汉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主任陈文莉介绍,西医认为尿液是代谢废物,其中约有5%为含氮废物,大部分是尿素,可散发类似氨水的气味,其余95%是水。尿液成分复杂,还含有尿酸、肌酐等,若在病理状态下,尿液中还会含有糖、蛋白、红细胞、白细胞、酮体等等。由于代谢废物以及一些毒素均含于其中,所以直接喝尿没有什么好处,还可能受到代谢产物的毒害。

西药也有利用尿液做药的情况。如乌司他丁针剂是从健康成年男性新鲜尿液中分离纯化出来的一种糖蛋白,临床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循环衰竭的治疗。但这些药物是通过提炼、纯化制作出来的,不等同于大量喝尿。

此外,关于尿液可以使骨骼强壮、可治甲亢、可治胃病、可美发美容等等说法,武汉市中心医院多位相关科室专家均表示没有任何理论、临床以及实验依据。

其次,对于尿液中主要是“高能量”“小分子团水”的说法,其实目前也有很多商家宣传所谓的“小分子团水”容易被吸收等等。专家表示,有些水的分子团确实较小,但目前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它与健康有直接关系,更不用说治病了。

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会长赵飞虹说:“分子团的大小只是水众多物理性质的一个,因此,不能说小分子团一定是好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生化研究室主任常翠青说,在国际上,对于水的研究并不是从分子层面去研究。所谓小分子团水等概念,在国内有市场在国际上并无研究,普通的水就是最好的水。

记者手记

79岁的保亚夫慈眉善目、慢条斯理,自日前他被报道喝尿22年并成立协会宣传推广“尿疗法——长期饮尿既可治病又可养生”之后,就成为舆论焦点。不过,在记者24日、25日的两次采访中,他对质疑却显得不以为意。他说,媒体有报道自由,但如果有谁以专家身份说“尿疗法”没有效,他就要争论到底。

为什么有人痴迷于“长期饮尿既可治病又可养生”的说法、笃信其有“神奇功效”?如果说这种“尿疗”听起来猎奇极端,旁人更多以此谈笑,那么前些年的“吃绿豆治百病”以至网上热传的各种“偏方”“秘技”,也曾引得很多人争相效法。这些屡见不鲜的现象,固然有追求健康、长寿的心理因素,但明明有很多科学、健康、简单、自然的方法,为何人们却偏爱“神效”、笃信“宁信其有”?这也许在敲打我们,对于如何看待科学、相信科学以至分辨是否科学这件事,仍需继续思考。

保亚夫的手仍很有力。2000米跑、1分钟双杠倒立、10个腹部绕杠,这是他每天的锻炼项目。传说中“从没用过医保卡”的好身体,科学和理智告诉我,这大概是来自其持之以恒的锻炼,但保亚夫和他的“尿友”们看起来却更热诚地相信其源自“长期饮尿”。

看到他们谈论时兴奋的神情,我心里五味杂陈。我希望,保亚夫和那些老人以及每个人都能够健康、平安,而这健康和平安,是以一条科学铺就的道路达成。(记者 付文 统筹:陈亚楠)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