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用忠诚铸就新的丰碑

新中国成立以来军转干部风采巡礼

2014年05月28日17:2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用忠诚铸就新的丰碑

在新中国65年的历史画卷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引人注目——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们为民族独立勇敢亮剑,冲锋陷阵,用白骨塑青山,用热血铸丰碑,解放人民,保卫人民,无愧为最可爱的人。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们为国家富强顽强奋斗,筚路蓝缕,战天斗地,用双手建家园,用辛劳谱华章,服务人民,富裕人民,忠诚一如守望家园的大漠胡杨!

他们,就是共和国军转干部。

穿越65年的岁月时空,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军转安置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一批又一批军队干部脱下戎装,投入到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大潮中翱翔踏浪。广大军转干部赤胆忠心,退役不褪色,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命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转换“阵地”,为新生政权固本强基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礼炮轰鸣,从战争废墟上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大规模战争结束之后,政权巩固的任务迫在眉睫。面对各地数量庞大的干部缺口,党和国家领导人把目光投向了刚刚从战场凯旋的军人身上。

随着《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政务院关于人民解放军1950年的复员工作的决定》的颁布下发,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精简复员工作拉开序幕。《决定》明确指出:复员工作的总原则,是服从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军建设的需要,并使二者联系起来。

为了巩固共和国新生政权,众多为新中国建立出生入死的军队干部转移阵地,被组织任命到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要岗位,成为地方干部的主要来源。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批批军队干部响应党的号召,转业到地方党政机关工作。面对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他们雷厉风行、善治善为,有力地恢复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社会稳定;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他们胸怀全局、攻坚克难,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生活恢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他们纵横捭阖、奋力开拓,有力地开拓了新中国国际空间,维护了国家主权,为党和人民建树了不朽业绩。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农业、文化、体育、商贸……各条战线,都有转业干部的身影,他们为新生的共和国筑牢了成长强大的基础。

与此同时,为开发边疆、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保障社会安宁、捍卫和平事业,从1952年起,人民解放军开始成批成建制地集体转业,征尘未洗的整师整团官兵迅速扛起新的历史使命——

1952年1月,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橡胶禁运封锁,中央决定在海南组建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由野战军改编成的屯垦部队在海南、云南、广东大面积开垦荒山、种植橡胶,从此拉开了大规模开发种植天然橡胶的序幕。

1952年2月,毛泽东主席对王震将军率领的17万余名人民解放军官兵下达命令:站在国防的最前线,经济建设的最前线,协同全国人民,为独立、自由、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继续奋斗!于是,在中国西部,诞生了一支“铸剑为犁”的队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958年3月,党中央召开“成都会议”,通过《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开发北大荒被提上日程。从1958年3月到5月,短短3个月,10万官兵从珠海之滨、黄浦江畔、云贵高原、大别山下向北大荒集结,揭开了中国农垦开发史上壮丽的篇章。

奋起在边陲一线,冲锋在艰苦一线。这些最可爱的人抛却故土,远离亲人,万里迁徙,把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献给了万里疆土。

他们顶风冒雪、住地窝子、啃草根咸菜、喝黑泥汤水,赤手空拳“向地球开战”,奏响了史诗般的恢宏乐章。这其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老红军黄振荣,曾是冯玉祥将军的警卫员,1933年宁都起义后参加红军,南泥湾大生产时他是三五九旅的营长,在担任铁道兵三师代师长时,跟随王震将军来到了北大荒。他带领7000多名官兵,两年开荒51万亩,建起了八五二农场,还先后扩建了八五三农场和八五五农场。当他去世后,人们为他更衣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他10个脚趾甲冻掉了9个。黄振荣来北大荒时,这里地无一垄,他去世后却为北大荒留下76万亩良田。

为实现畜牧业良种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104团的吴德寿等4名官兵赶着从青海购买的300头牦牛,一路风餐露宿,战豺狼斗风雪,途经3省12县,行程8000多公里,野外生活400多天,当他们衣衫破烂乱发如草满脸胡须抵达场部的时候,战友们以为冒出4个雪山野人。出发时带上的100发子弹只剩了1颗,而一路生崽的牦牛已增至420头。

在海南垦区,曾是琼崖纵队团长的张积成被派往新建的龙江农场当场长,他二话不说接过了担子。他和职工一起抬大树、炸石、垦荒,没日没夜地干。春节到了,张积成把工人和指挥部的人员全部打发回家,自己留下来开展机械作业。经过不懈奋斗,龙江农场很快变成了一个主力农场,年产干胶数千吨,而张积成却积劳成疾。

……

屯垦戍边,在中国不是新题目。从秦汉至新中国成立前,都兴办了屯垦事业。但没有哪一次屯垦戍边事业,像新中国这样气势磅礴而又影响深远。

“除了上帝,谁都无法在这里生存。”面对大漠戈壁、荒野雪域,一些西方探险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然而,就是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广大军转干部为人民守土,以犁为笔,以地为纸,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边疆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产量达206.3万吨,棉花产量达146.5万吨,生产总值达1480亿元。

——北大荒自垦殖以来,累计生产粮食3065.3亿公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

——海南农垦橡胶种植面积和干胶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3左右,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这一串串沉甸甸的数据,无不凝结着广大军转干部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心血和汗水。

共和国新生政权喷薄升起,勇于担当的军转干部贡献着特殊的支撑力量!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