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用忠诚铸就新的丰碑

新中国成立以来军转干部风采巡礼

2014年05月28日17:2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用忠诚铸就新的丰碑

投身建设,助推社会主义事业阔步前行

进入建设时期,中国发展不仅面临着工业基础薄弱的窘境,同时还面临着严峻的外部环境。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大肆进行经济封锁,国家政权稳固和经济发展急需的战略物资几乎没有一样不是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连被誉为工业血脉的石油,也捉襟见肘。西方军事专家扬言:“红色中国并没有足够的燃料进行一次哪怕是防御性的现代战争……连几个星期也不行。”

年轻的新中国告急!新中国必须用改天换地的双手,打通经济发展的命脉!共和国的决策者再次将信任的目光投向了硝烟尚未散净、征尘尚未清洗的军人!

1959年9月26日,新中国诞生十周年前夕,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为了集中力量迅速开采新油田,解决国家缺油的燃眉之急,1960年,中央决定从部队当年退伍兵中动员3万人参加开采大庆地区新油田的工作。随后,中央军委又决定给大庆分配3000名转业军官。

“天高我们攀,地厚我们钻,钢铁意志英雄胆,不拿下油田心不甘!”1960年3月,3万多名解放军转业官兵及1万多名石油工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大庆。其中,参加大庆石油会战的工人中,90%是部队退伍战士,干部中80%是转业军官。一场军转干部挑大梁的石油大会战在松辽盆地广阔的大草原上拉开帷幕。

“仅三年,地底潜龙飞跃。”1963年,大庆油田产油就达到439.3万吨,占全国的67.8%。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宣布:“无论是在数量还是油品质量上,我国石油基本实现了自给,中国人把贫油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

辉煌成就的背后,军转干部的崇高精神熠熠发光!

那是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开拓精神——

石油会战开始之时,正值我国经济面临严重困难。荒原上,只有几处民房和少许牧场。会战官兵把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在两块固定的木板中间填黏土进行“干打垒”,不仅建起了住所,还建起了车库、机房、食堂、卫生所。面对全国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转业官兵、职工、家属一起拉犁开荒,千里草原上出现了片片农田,会战职工吃上了自产的粮、菜、肉,渡过了难关。

那是忠诚事业、甘洒热血的奉献精神——

石油会战不分严寒酷暑,没有节假日。全国人民放假欢度春节和元旦,大庆人却“元旦起步”,节日大会战。白天军号声声中,大会战连着小会战。每个“战役”都有比武打擂,次次都有总结表彰,人人不服输,个个争排头。夜间在帐篷内外,还是阵阵军歌。人人上阵,战战必胜,处处都表现出军人顽强、英勇的作风。

那是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

1964年年初,党中央提出“工业学大庆”号召。面对成绩和荣誉,会战工委没有丝毫的自满和懈怠,相反,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会战工委先后发出了《关于开展向三矿四队学习的决定》《关于开展向32139钻井队学习的决定》。前者严细成风,后者思想、作风、技术三过硬。对照着先进,各指挥部有52名主要领导干部,分别在74个会场,向3万多名会战职工,面对面、实打实地作了检查。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油田,从人到物,从工作到思想,全部做了检查,朝着“项项全优,事事过硬”的新目标再启征程。

……

留下感人故事的,远不止这些地方。

1962年,为了加强商业工作,整顿商业干部队伍,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从军队中抽调一批干部转业到商业部门,作为基层商业干部队伍的骨干。从1962年11月到1963年4月,8.7万名官兵集体转业到了各地的商业部门。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再次选调3.5万名转业军人充实到商业、工交、财贸、农林等经济部门。

国家建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军转干部的身影。正是这些深入到建设一线的转业干部,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为新中国经济的起步,为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发展夯实了基础,留下了亮丽的橄榄绿。

为国甘当拼命人,发展路上勇攀登。东方地平线上,拥有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军转干部功不可没!

勇立潮头,书写改革开放的不朽传奇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揭开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就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即将开启前,停滞了10年的军转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75年,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成立了国务院军转安置工作小组,使军转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需要,推进军队改革发展,1982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撤销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两个兵种51万官兵集体转业到铁道部和原配属的国家各部委。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又提出裁军50万。

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军转安置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决策指示,为军转安置工作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军队转业地方工作的同志,地方要承担起来,把他们安排好。”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千方百计地把他们接收好、安置好、培训好、使用好、管理好,努力使他们能够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在中央的关怀部署下,在百万大裁军中,全国共安置军转干部55万名;1998-2000年的50万裁军中,安置了20万名军转干部。广大军转干部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书写出了新的辉煌篇章。

让我们把镜头聚焦深圳,一座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城市。有人说,战场永远是军人最好的舞台。但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军人以他们特有的坚韧、智慧和顽强,同样在续写着不朽的传奇。

1979年4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出了在深圳办经济特区的决定。面对深圳严重缺乏专业施工队伍,大型的建设项目根本无法开展的问题,中央决定派遣基建工程兵一部开赴深圳,支援特区的开发与建设。此后,1982年冬,2万基建工程兵奉命调入深圳。1983年9月,2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改编为深圳市属建筑施工企业的职工。基建工程兵充分发挥军队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以铁的纪律、铁的斗志,在深圳这个世人瞩目的舞台上演绎了成功与辉煌,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

特区刚刚成立不久,办公地点分散,急需一个办公场所。基建工程兵接下了这个棘手的任务。两个连队不分白天黑夜地干,几乎三天一层的办公大楼,让前来观看的政府工作人员目瞪口呆。

深圳市白芒直升飞机场,六个月要交工!基建工程兵老团长田守臣把床搬到工地现场日夜督战。一次台风暴雨之夜,他被埋在坍塌的值班室里,但第二天,他带伤仍奔走在现场。最终,他们仅用四个月就建成了一座新机场,被誉为“中国机场建设史上的奇迹”。

30多年来,基建工程兵们创造了诸多“第一”:深圳第一座超高层建筑、第一幢高档酒楼、第一座大型商场……基建工程兵转业十周年,在中国建筑百强评选中,他们所在的企业纷纷上榜。

在现代化建设中创造一个个奇迹的,又何止基建工程兵!让我们再把视线转向雪域高原——

青藏铁路自1956年勘测设计,至2006年建成通车,历时半个世纪。其耗时之长久、工程之艰巨、影响之深远,在中国的铁路建设史上,再无第二条可比。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铁道兵功不可没。

为了在青藏高原上架起钢铁大桥,连长邓广吉带病坚持工作。在病得起不了床的时候,仍然不肯离开工地,每天早上,让班、排长到他床前,交代当天的工作,晚上回来向他汇报施工情况。临牺牲前,守在身旁的部队首长问他有什么要求。邓广吉什么也没有提,只是要求把他的骨灰埋在青藏高原上,死后也要看到铁路修上世界屋脊!

为了打通有10多处断层带、长达4006米的关角隧道,担任隧道施工的官兵轮流到工地蹲点,大家都争着完成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一次大塌方把127名干部、战士封堵在隧道里。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隧道内,这些官兵摸着把施工工具一件件地收起来捆好。有人事后问:“死活还不知道,忙这些干啥?”他们回答:“就是我们牺牲了,也要保护好机器,留给以后进来的同志使用。”

2001年,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工建设。由铁十师改工而来的中铁二十局集团,上万人请缨,再度承建全线标志性工程、当今世界铁路第一高隧——风火山冻土隧道。几十年来一直与青藏铁路相伴的老铁道兵、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周玉成,此时已接近退休年龄。曾作过两次心脏手术、心脏里安放着五个支架的这个老兵,以惊人的毅力,先后九次来到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铁路施工工地,解决施工难题。他的事迹感染了青藏铁路线上所有知道他身体状况的建设者,经过日日夜夜的拼搏,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其成功施建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

铁道兵成建制集体转业后,先后更名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青藏铁路、京九铁路、南昆铁路、京沪高铁等重大工程,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今天,他们依旧是祖国铁道大动脉建设的雄师劲旅。

改革开放大潮澎湃,有机会也有风险;经济体制转型,难免会有各种波动。作为一名军转干部,在遭遇挫折困难时,应该怎么办?在新的考场中,广大军转干部用自强自立的实际行动交上了出色的答卷。转业干部刘坤洲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只有退伍的兵,没有褪色的兵。等、靠、要不是咱转业干部的作风。”1997年,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泰峰肉鸡有限公司破产倒闭,作为公司党支部书记兼副经理的刘坤洲下岗了。当时,老伴已下岗4年,瘫痪在床的八旬老母需要药费,上中专的儿子需要学费,生活十分艰难。“人下岗思想不能下岗!”失业后,刘坤洲卖过菜、卖过肉、养过猪,由于缺乏经验和市场原因,先后共亏本4500元。但他不气馁,凭着“下岗吓不倒,困难压不倒,歪风吹不倒”的“三不倒”精神,他与老伴一起承包了30亩地。2000年开始种植中草药,当年收入2万元,他又增加种植品种10多个,16亩药材,收入7万元。他富裕后,首先想到的是和他一起下岗的职工,2001年6月,他带领无致富门路的37名下岗职工,建成了占地138亩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并且逐步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的农民种植中草药4000余亩。

举手翻天地,敢破万顷浪。伴着改革开放的铿锵脚步,军转干部自强自立、奋力拼搏,成为这个时代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对于军营生涯,柳传志从不讳言:“企业成功跟我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全部。这一定的关系之中,跟我在军队里养成的性格又有一定的关系。”军营塑造了他的性格,事情一旦有了判断,下了决心,就要一往无前。从1984年以20万元人民币投资创办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开始,到1992年,面对国外品牌的纷纷进入,联想树起“民族工业”的大旗决定做自己品牌的机器,再到2004年联想并购IBM的PC部门……联想不断超越,2013年成为全球最大个人计算机厂商。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1978年从部队转业,1988年创办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战场上,军人的使命是捍卫国家主权的尊严;在市场上,企业家的使命则是捍卫企业的市场地位。”任正非一开始就给华为定下了明确目标:紧跟世界先进技术,立足于自己科研开发,目标是占领中国市场,开拓海外市场,与国外同行抗衡。2013年,华为公司实现全球销售收入239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电信设备供应商。

这支队伍里,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王健林、郑永刚……他们一路风尘,一路拼搏;一路豪情,一路凯歌。在改革开放的战线上,广大军转干部挥汗如雨,一次又一次唱响了“向前!向前!向前”的嘹亮战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