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怎样应对关于改革开放的国际舆论

王香平

2014年05月04日10:05    来源:《党的文献》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邓小平在推动和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面临着国际上对中国这样那样的议论。种种议论,或指向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方向,或针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些重大步骤,或涉及中国实施的一些具体政策,有质疑和责难,有猜测和期许。怎样面对和回答这些国际舆论,邓小平的做法留给我们颇多经验和启示。

关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连续性问题

  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不是一蹴而就的跨越,而是一个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的历史过程。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能否持续、稳定,国际上一开始就出现怀疑和担心,且伴随改革的进程不绝于耳。1979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瑞士客人时指出,现在国际上“担心我们政策的连续性问题”。1983年3月会见美国客人时又指出:“国际上相当长一个时期的议论,就是中国政策的连续性可靠不可靠?”1987年4月会见香港客人,邓小平进一步归纳说,改革政策的“变不变”,“是人们议论纷纷的问题,而且我相信,到本世纪末、到下世纪还要议论”。

  针对这样的国际舆论氛围,邓小平首先在公开场合尤其在会见外宾时反复阐明: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立场不会变。例如,1983年会见美国客人时说,“中国政策连续性的问题早已解决,1978年底我们党的三中全会确切地表明了这一点”;1984年会见港澳客人时表示,“我们的政策不会变,谁也变不了”;1985年会见日本公明党访华代表团时强调,“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坚定不移的”;1987年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搞了8年了,既然是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为什么要改变”?

  仅仅是公开表态“不会变”,仍不足以消除或减少国际上在这方面的怀疑和担心,还要有相应的策略和政策。如,为了巩固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邓小平说:“要制定同国外交往的一些法律,如投资法,把政策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了,国际上也可以放心一点。”针对国际上将改革归功于邓小平个人而怀疑一旦他不在“政策就会变”的情况,邓小平会见外宾时多次表示:“改不改变不决定于我这个人在不在,而取决于事情办得对不对。”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领导地位是举世公认的,但他总是对外强调:“并不单是我个人的作用,实际上是我们集体的作用。我只是出了点主意”;“中国的政策并不是我一个人提出的,中国的现行政策得到全国绝大多数人的广泛支持,得到广大干部的支持……国际上对我讲得太多,不符合实际”。不仅在外交场合,邓小平在党内讲话中也如此强调。1984年10月22日,他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说:“现在外国报刊都是讲我在里边起了什么作用。有作用,主意出了一点,但主要的工作,繁重的事情,是别的同志做的。”无论对党内外还是国内外,邓小平都表现出襟怀坦荡、虚怀若谷的领袖气度。注重务实的他还提出具体办法:少宣传、少工作。邓小平多次提出:“不要宣扬我起的作用有什么特别了不起,因为宣扬过分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说,邓某人不在了政策要变。现在国际上就担心这个问题嘛。”关于少工作,其实质是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退休制度。邓小平躬行领导干部退休制度赢得了国际上的高度赞赏。他在十三大“半退”后,南斯拉夫《政治报》说,“这是毛泽东逝世后中国十年来最重大的事件之一”;美联社评论,“邓的这一举动可能是他对中国的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责编:张湘忆、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