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车在仅能容一车穿行的狭窄道路上七拐八弯之后,停在两棵巨大的榕树下。在随行军人的特别指点下,记者才看到浓密树阴遮掩着的坑道口,“这是当年修坑道时官兵专门从山上移植到这里的,就是为了伪装坑道口”。
进入坑道,又是七拐八弯。朝着有光线射入的地方走去,是一个洞口。站在洞口,才发现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南中国海。“这里是‘钢八连’的炮位阵地。”随行的军人告诉记者。
虽然此前在沙盘上、地图上都看过“钢八连”的位置和防区,但此时,记者才真正领略到“南海前哨”的含义。
广州军区珠海警备区某部八连驻扎在珠海市大横琴岛上,与澳门仅一水之隔。50年前,当这个连队因“艰苦奋斗、拒腐防变”而被国防部授予“南海前哨钢八连”时,敌特势力曾叫嚣“不出3个月就让他变成锈八连”。
如今,50年过去,一茬茬儿八连官兵用行动粉碎了敌特的预言,如一枚永不生锈的钢钉牢牢钉在南海前哨,守护着南中国海。
打恶仗打硬仗打胜仗
去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天未破晓。
“钢八连”一门门隐藏在海岛洞库的火炮严阵以待,蓄势待发,一场海防炮兵精准射击演练即将拉开帷幕。
然而,负责这场演练的导演部领导心里却有些忐忑。因为,此时海面突然刮起大风,并下起了暴雨,靶标在波峰浪谷间时隐时现、忽高忽低,而打击又必须在无照明的条件下进行,连队能完成任务吗?
“是否需要推迟时间,等条件好点时再进行射击?”一个征询电话打到连指挥所。
“就算下刀子,我们也保证完成任务!”在连长刘双凤的冷静指挥下,官兵顶着风雨,凭着平时摸索练就的恶劣条件下夜间射击要领,紧张有序地装填、瞄准、击发。
随着火炮轰鸣,一处处靶标被炸开了花……全连火炮打出了命中率100%的好成绩,炮兵火力打击实现了由过去炮火覆盖式向精准点穴式转变。
2008年8月,八连奉命乘登陆艇前往湛江参加实弹演习。海上风高浪急,大多数官兵晕船呕吐,经过连续38小时航行后刚刚靠岸,官兵来不及喘口气就奔袭5公里迅速占领阵地,以首发命中、5发全中的成绩夺得第一名。军区首长称赞八连“是一个能打恶仗、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连队”。
卧虎藏龙人人能战斗
记者在八连采访的第一个对象是军医郑建辉。他一身迷彩,头戴钢盔。没说上几句话,他就抱歉地向记者说,必须去参加演习了。
“他当军医的,去演习啥呀?”
“我们连队每个非战斗岗位的人都有战斗角色。郑军医除了当军医,还是指挥排的指挥军官。”郑军医匆匆走了,留下的司务长吴志强替他解释说。
“那你管的炊事班也有战斗任务吗?”记者问。
“有啊,班长周楚岚学瞄准手,炊事员陈柳祥既是水电工,还要学三炮手,炊事员胡朝志同时也是饲养员,学七炮手,炊事员林涛还担任卫生员,学五炮手。我本人学炮长。这样人人一专多能,一旦打起仗来,有战斗减员的话,我们就有人能顶上去。”吴志强说。
吴志强自己就“顶上去过一回”。
2012年9月,连队参加上级实兵战术演习。考核前一天,炮长张焕富因身体不适无法参加,吴志强临危受命,接过炮长的任务。演习一开始,吴志强根据指挥所下达的口令,熟练计算单独修正量,指挥炮班顺利完成一轮轮射击。
演习结束后,当考核员得知指挥火炮射击的竟是连队司务长时,不由感叹“钢八连”真是卧虎藏龙。
如今的“钢八连”,军医能指挥、司务长能打炮、电台兵能计算、装填手能测距;官兵个个都是“活地图”,每个要点地理坐标、水文气象、方位高程和装备性能都能牢记于心,做到“一口清、一摸准”。
![]() |
相关专题 |
· 人物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