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电了也要练“蝙蝠功”
八连是依托既设阵地独立驻防的连队。过去没通电时,官兵须摸黑穿过几百米的坑道,到达各炮阵地,连队的老前辈个个练就了在黑暗中穿越坑道的本领,大伙俗称“蝙蝠功”。2007年上半年,连队通电了,坑道变亮了,大家以为“蝙蝠功”没用武之地了,这方面的训练积极性降低了。
然而就在一个停电的夜晚,连队突然拉响了“紧急占领炮阵地”的警报,官兵在漆黑的坑道里穿行,到达站位时间比原来慢了近4分钟。
“如果真打起仗来,4分钟意味着什么?全军覆没!”
振聋发聩的发问,惊得大家出了一身冷汗。很快,连队又恢复了无光条件下占领炮阵地的训练。尽管不少官兵在黑暗中磕磕碰碰,经常破皮流血,但大家仍“乐此不疲”。
训风就是连风。在八连,最丢人的事情就是训练不行,最耻辱的事情就是弄虚作假。去年5月,连队一次战备拉练结束后,连长刘双凤检查官兵战备物资时,刚调入八连的战士张涛的背囊虽然看起来鼓鼓的,一掂量“至少少了三四公斤”。原来,没有参加过野营拉练的张涛认为反正不在外面过夜,于是耍起了“小聪明”——把被褥换成泡沫装进了背囊。
刘连长没有当即批评他,而是让他给其余战士的背囊进行检查、称重。点了一圈,没有发现一个“缺斤少两”的。在战友们略带鄙夷的眼神中,张涛的脸“刷”地一下红了。从那以后,张涛像变了个人似的,训练特别扎实,年底还被评上了训练尖子。
二班长李健飞入伍前恐高恐血,甚至不敢单独走夜路。到八连后,连队专门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攀岩训练让他第一个上,夜间巡逻要他走前头,杀猪宰羊安排他操刀。一年后,小李大变样。2013年4月,他被选拔参加军区特种兵比武集训,在手枪精度射击比武科目中,这位来自普通海防连队的战士成功“逆袭”诸多优秀特种兵,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八连训练抓得紧,但不“死训、傻训”。下士班长刘小帅常能给班里战士“跑来”西瓜。原来,八连的规矩是五公里越野跑第一奖3个西瓜,第二奖两个西瓜,第三奖一个西瓜。刘小帅体能好,常常跑第一,所以班里战士常有西瓜吃。去年才入伍的列兵林毅说他“也跑来过西瓜”。
季节不同,奖品也不一样,泡面、沐浴露、牙膏轮着来。不及格则罚多跑一公里。“这样既增加了训练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大家的荣誉感。”电台班班长任亚辉告诉记者。
“在八连,每星期都有内务比赛,拿第一的班加个菜,炒鸡蛋。这个菜,大家吃得最欢。”在八连呆了11年、八连兵龄最长的老兵、上士班长李模说。
钢刀插上信息化翅膀
近年来,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钢八连”官兵感到,传统的尖刀如果不用信息化淬火,在未来战场上就会变成“锈铁废钢”。为此,连队紧紧围绕“强军靠什么,连队干什么”展开大讨论,引导大家树立信息主导、体系制胜等新理念,专门制定了信息化学习规划,开办“信息化知识大讲堂”和计算机培训班,为每个班订阅计算机刊物,持续掀起“学信息化、钻信息化、用信息化”的热潮。
2009年,上级为海防部队配备了某型炮兵营连射击指挥系统、某型对海侦察校射雷达等新装备,八连主动请缨揽下了试点先训任务。时任排长李江华和连队训练骨干立下“军令状”,日以继夜开展研究攻关。没有教案,依据说明书逐步逐条编;没有训练经验,逐点逐位试;没有参考数据,逐个逐项查。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八连成为第一个在警备区编出教学教案、掌握技术要领、建起射击数据库,第一个加装集成运用、单装形成战斗力,实现了从口传手标到网络操作、从目测定点到雷达定位的突破。在当年省军区炮兵实弹射击中,连队将射击操作时间压缩到传统方法的1/3,取得运动目标首发命中、动荡目标12发全中的优异成绩,编写的某型对海侦察校射雷达操作规范还在广州军区推广运用。
艰苦的锤炼,刻苦的磨砺,使“钢八连”逐渐成为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海防尖兵。近10年来,连队先后圆满完成40多次实弹战术演习,接受上级30次综合考核次次第一,取得20多项训练革新成果,涌现出175名军事训练尖子和优秀“四会”教练员,1人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南海前哨,屹立着钢八连,红旗一杆,代代相传,永远艰苦奋斗,一尘不染……”这是“钢八连”的连歌,也是“钢八连”的目标。(李雪红 特约记者 李华敏 通讯员 帅学成)
![]() |
相关专题 |
· 人物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