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贡献、地位和特点

金羽 欧阳斌

2014年04月15日10:37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邓小平同志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杰出代表。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提出和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贡献、重要地位和基本特点,对于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贡献

  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总结和概括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经验,集中全党的智慧,科学地论证和阐述了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1)邓小平同志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为依据,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首先,邓小平同志从推动物质文明建设发展的角度论证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概括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经验,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精神文明的发展,必将有力地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随着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进步,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愈益加快,范围愈益扩大,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也愈来愈大。其次,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社会垒面发展的角度论证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任何社会形态,都是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洚。“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只有从两个文明建设的统一上来考虑问题,才能形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完整纲领,使社会主义社会得到全面发展。再次,邓小平同志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论证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不仅在于经济上消灭了剥削,政治上消灭了压迫,而且在于思想文化上使人民摆脱旧的思想观念,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我们要建设比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就必须在使生产力获得高度发展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后,从保证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方向的角度论证了社会主义精种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只有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保证下,物质文明成果才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整个社会才能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健康发展,并向着共产主义目标迈进。

  (2)邓小平同志总结和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任务。首先,邓小平同志指出:“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这就明确地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括为两个基本的方面,即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是基础性的方面,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思想道德建设是主导性的方面,它既决定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科举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其次,邓小平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思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无论是文化建设还是思想建设,都要围绕着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来进行,围绕着培育“四有”新人来进行。在“四有”中,“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过去之所以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之所以能够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我们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革命纪律。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无产阶级队伍的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3)邓小平同志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的客观要求,系统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和方法。首先,提出了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邓小平同志强调:“坚持对思想上的不正确倾向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不搞任何运动和‘大批判’。”这就是说,搞精神文明建设,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破”字当头,大批判开路,而要坚持以正面教育、正面宣传为主,一切着眼于建设。其次,提出了开展积极思想斗争的方针。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待思想战线的问题,“我们不能再走老路,不能再搞什么政治运动,但一定要掌握好批评的武器。”我们既要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又不能忽视积极的思想斗争。一方面,要批判封建主义腐朽思想,肃清封建残余的影响;另一方面,要批判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毁自由化。苒次,提出了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方针。邓小平同志说:“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在这里,他揭示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屡次性。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分层次提出要求。应该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从而连结和引导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共同向上,形成凝聚亿万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最后,提出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结合的方针。邓小平同志指出:“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当然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必须发展我们自己的创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但是,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珍惜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陈出新。同时,也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

  (4)邓小平同志分析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结构,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和骨干。首先,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创造人类文明的主体,当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精神生产已经从少数剥削者的垄断之下解放出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邓小平同志说:“工人阶级要用最大的努力来掌握现代化的技术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知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的贡献。”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主体必然是广大人民群众。其次,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但是,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创造和传播精神文明的骨干力量。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专业的科学研究队伍,是科学工作的骨干力量。”文艺工作者在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方面,负有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人民教师在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再次,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党是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强调;一定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更好地组织各项思想工作,有秩序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责编:张湘忆、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