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清明公祭引发舆论热议——

网上祭英烈 要防止形式主义

2014年04月12日16:17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网上祭英烈,要防止形式主义

网祭英烈 鲁粤豫参与度最高

线下公祭活动如火如荼,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主办的一项“清明祭英烈”网上寄语活动也在3月26日至4月10日期间开展。

活动统计数据显示,共有超过9137万人次的网友参与。记者留意到,参与网友的地区分布呈现出了较明显的热度不均:山东、广东、河南三省的参与人数依次分列全国前三,而这三个省份参与人数占全国总参与人数的比重,达到了49%。其中参与人数最多的山东省达到了2212万人次;而最少的海南省仅4586人次。

广东共有1332万余人次的网友参与了该项活动,占活动总参与人数的14.6%,略高于广东省网民数量的全国占比(注:2014年1月份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广东省网民总数达到6735万,约占全国网民总规模的11.3%)。从广东网民的参与率来看,1332万名参与网友约占广东网民总数的19.8%。

不过,在这项活动统计中,某市的一项数据引起了网友的疑惑:官方统计资料显示,该市参与人数超过了779万,在本次活动中成为了全国参与度最高的地级市;但是,有网友发现,该市2013年全市人口才317.39万人,互联网络用户数量也才99.64万。如此算来,即使统计的是人次,平均每个网民要发8条寄语。

对此,网友指出,网祭英烈是一件值得倡导的事情,但是如果存在组织走形式的成分,反而亵渎了英烈。

公祭活动需防止陷入形式主义

除了民间舆论场外,媒体对各地的公祭活动也予以了关注和评论。本月3日,《法制日报》也发表了一篇题为《公祭英烈执行刚性规定需防形式主义》的报道,表达了类似上述网友的观点。

今年3月31日,国家民政部出台了《烈士公祭办法》,首次提出了在清明节、国庆节或重要纪念日期间,应当举行烈士公祭活动,并明确了公祭活动的主体、时间、场所、参加人员以及具体程序等。对此,早在七八年前就提出明确烈士祭祀仪式问题等建议的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通过《法制日报》表示,仪式是用来营造氛围,强化一种环境改造力,让人在这个氛围中能感受到一种渗入心灵的价值观,一定要避开形式主义。

《山东商报》也于7日发表评论文章《要“形式” 不要形式主义》,呼吁公祭“不要形式主义”。评论指出:“有的学校搞完烈士公祭或者看完电影,非要学生写读后感、观后感,把一次教育活动当成作业来布置,引来学生反感,一些人通过在互联网上复制粘贴‘范文’而敷衍完成;有单位不是为了纪念烈士,而是为了‘完成’清明公祭的‘规定任务’……活动内容雷同,甚至领导讲话内容也如出一辙。如此爱国主义教育,显然变了味。”(记者 戎飞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