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全摄
□ 关注两会大数据的人群中,年龄主要分布在20~39岁中间,男性略多于女性。
编者按
3月25日,在中国记协主办的2014年两会宣传报道研讨会上,来自人民日报、天津日报等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的代表,共同交流两会宣传报道的创新经验做法,展示全媒体在打通两个舆论场、提高舆论引导力方面所作的新探索。其中,大数据、可视化、全媒体、订制新闻等关键词成为此次研讨会的热词。本刊今天特别摘发与会代表的发言,供读者借鉴、参考。
创新媒体融合 做好两会报道
人民日报两会报道展示了新闻宣传的新水平、舆论引导的新高度、媒体融合的新境界。
《一张图看明白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是新一届中央政府治国理政一周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对重大成就要说足,对改革部署要讲透。《一张图看明白政府工作报告》用“成绩单”“任务表”“重头戏”三个关键词,统领《政府工作报告》的三大部分,既忠于报告原貌,又简明清晰直观。
一是文字梳理。说是一张图,主体还是文字,大约1000字。人代会开幕前,编辑就掌握第一手资料,学习、讨论、摘抄,交给美编制作。二是美术设计。要做到简明、清晰、直观,需要文字和美术编辑合力协作,从文字到设计,我们反复斟酌修改不下20次。
媒体融合的创新探索
人民日报今年两会报道最大的创新,可以说是“两会e客厅”栏目。栏目以“1+3”的形式出现,一位主持人+一位部长、一位代表委员、一位专家学者。在表现形式上,是“1+N”。“1”是在人民日报上刊发图文报道附加二维码;“N”是以不同形式表现访谈内容:人民网发文字实录和现场视频,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电子阅报栏等同步推送,同时与广东卫视、浙江卫视合作,部分访谈在卫视落地。以这个栏目为抓手,我们打通了所属各个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实现了同一栏目的全媒体立体传播。这是人民日报的第一次。
主要启示
一是要牢牢把握导向这个最根本的要求。创新是手段,导向是根本。正确导向,主要体现在我们对中央精神、两会主题和“时度效”的准确把握上。
二是要加快破解媒体融合这个最紧迫的课题。要把两会报道中创新探索的好做法运用到日常新闻报道中,不断提升媒体融合发展的水平。
三是要不断提升创新这个最重要的能力。改进文风、提升报道水平、加快媒体融合,归根结底都靠创新。创新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人民日报总编室主任 杨 涌)
打造综合发布和交互平台
新华网充分发挥多媒体、多语种、多平台和多终端优势,全面聚合各种形态新闻信息资源,着力打造两会报道综合发布和交互平台。同时,以手机新华网和新华炫闻等移动客户端为突破口,加速推进新华网PC端新闻信息传播优势向移动端延伸,着力提升新华网两会报道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大型多媒体聚合专题充分体现集成报道理念
《改革·梦想·担当——聚焦2014全国两会》大型多媒体集成专题,全面汇总集纳新华社两会报道和中央地方主要媒体的重点稿件。专题主要开设“直通车”“多媒体”“互动区”“资料库”四大板块,为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丰富多彩的互动形式提升两会报道交互水平
利用发展论坛、博客、微博以及法人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平台和渠道,通过调查、征集、话题讨论等互动形式,开通评论、点赞、分享等社交传播功能,为网民参与传播、表达观点提供便利。比如,与新华社浙江分社合作并联合新浪网,推出《扎堆两会——代表委员在来往》大型两会移动在线访谈,首次实现两会报道在社交圈和公共媒体平台的联动。
创新数据新闻表达方式全程图解两会热点
数据新闻是近来快速流行的用于数据挖掘和信息可视化的表达方式。新华网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分析技术,从网民需求和传播效果出发进行选题设计,组织策划了48组角度新颖、创意鲜明的数据新闻,包括《50句话读懂政府工作报告》《解码人代会的选举和表决方式》《一张图读懂“国家账本”》等。这些图解新闻以其简明扼要的内容选择、准确详实的数据提炼、直观易懂的图像表达等特点,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和分享,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
多终端传播实现资源优势和影响力向移动端延伸
以手机新华网、新华炫闻和新华新闻等移动客户端为主要依托,以英韩文iPad版、新华短信和新华手机报为辅,重点加大移动端传播的工作力度。一方面通过重要原创内容在移动端首发,提升移动端内容的原创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在移动客户端开设两会报道专题,为手机用户提供全方位、滚动态的新闻信息服务。(新华网政文部主任 华 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