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移动互联时代的重大会议报道创新

2014年两会宣传报道研讨会发言摘登

2014年04月11日11:17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移动互联时代的重大会议报道创新

多语种跨媒体报道两会

两会期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18种语言对人大政协开闭幕会等26个重点活动进行了音视频、图文直播,全台65种语言(含55种外语、4种少数民族语言、5种汉语方言和汉语普通话)共投入620多个栏目进行两会报道。国际台两会报道在以短波、中波和数字广播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同时,还通过50多种外语及汉语普通话和方言节目,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台境外城市中波、调频电台及有线入户平台向海外受众传播。

多语种报道

国际台发挥多语种报道、多语种直播、多语种采访优势,使用对象国受众母语进行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多语种两会专栏打造品牌节目。越南语互动广播节目《玉莹信箱》就越南受众所关心的两会话题进行答疑释惑。西欧拉美中心葡萄牙语广播每日播出“两会特别报道”,就热点话题对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驻华使节、对象国家驻华记者等进行采访。

多语种同步直播提升报道时效。国际在线日文网、俄文网、法文网等8个外文网站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在线音频直播,环球资讯广播、南海之声等国内外宣广播频率也同步直播。

多语种高端采访拓展影响力。国际台先后独家专访塞尔维亚总理以及俄罗斯、阿根廷、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国会议员及国外友好人士,传达他们对中国取得成就的积极评价。

跨媒体报道

国际台发挥移动终端、社交媒体等新媒体覆盖面广、即时性强、传播快的特点,实现两会报道跨媒体融合传播。

移动终端新媒体成为有效手段。通过智能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两会特色报道。俄语部利用移动客户端“荔枝FM”轻电台和苹果手机网络播客推出两会特别节目《两会那些事儿》,收听量突破一万次。

综合化传播形成规模效应。国际台43个语言网站统一搭建两会专题,强化对话、交互、点播等多媒体特色。国际在线希伯莱文网原创视频“我的中国梦”在国际社交网站和优酷网发布后,视频点击量超过80万次。

改进制播方式推进媒体转型。国际台两会报道完善境内外、前后方联合策划、生产、制作、发布机制,探索语言本部、海外节目制作室、海外媒体、海外公司联合工作体系。

两会报道全覆盖

国际台调动海外媒体力量,推进本土化制作、发布和互动,实现两会报道阵地前移、报道全球覆盖。国际台依托公司化运作加快“走出去”步伐,在泰国、柬埔寨等多个国家的主要城市,实现了本土化采集、制作、发布和运营。葡萄牙里斯本调频台播出特别节目《两会ABC》;老挝万象调频台在《93播放室》等栏目中开设两会专栏,邀请老挝官员、专家学者解读两会相关内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总编室副主任 张 晖)

民生“订制”架起沟通桥梁

“群众关心什么,就进行重点报道;群众想问什么,就选择重点提问;群众关心焦点,用报告来进行回应。”华西都市报推出“两会关注华西订制”专栏,通过全媒体渠道欢迎广大群众订制自己最关注的民生问题、最想看的报道,架起群众和代表委员沟通的桥梁。

数据:群众“订制”新闻成热门

数据一:3天公益广告。3月1日,华西都市报在头版推出主题公益广告“两会关注华西订制”,市民只需拨打华西传媒呼叫中心96111,或私信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微信等方式,即可订制想提的问题、想看的报道。

数据二:近1000个电话。两会期间,仅华西传媒呼叫中心,就收到近千个读者提问。

数据三:每天1个热门榜。根据群众订制的话题,每天发布一个“两会关注华西订制最热榜”,切实反映群众关注的热点。

做法:搭建群众与两会的沟通桥梁

提群众想提的问题,“代表委员去哪儿”来回答。为有针对性地解决订制问题,两会报道组专门制订了时间表:每天一名后方记者负责整理热点问题,前方记者据此问题找代表委员解答。比如针对“延迟退休”的疑问,代表们建议,延迟退休不能一刀切,应探索弹性延迟退休,让有成就想干事的人有更多时间和舞台。这组报道回应了数十位来电读者的疑问,而其辐射的关注人群多达数十万。

做群众想看的新闻,根据“订制”热点设置议程。与以前简单征集读者提问不同的是,今年的“华西订制”会根据读者反映的问题梳理“热门榜”,以此为重点设置报道议题,形成了两会声音和群众声音的同频共振。比如,3月3日“华西订制最热榜”的关键词为农民工、城镇化、教育、儿童安全、医保、养老并轨,对应推出《代表建议:农民进城应产业先行》《委员建议:出台防性侵课本》等报道。

回应群众关心焦点,彰显党和政府想群众之所想。华西都市报将《政府工作报告》和群众订制的热点话题相结合,让群众的问题在报告中找到回声,彰显党和政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报道《“华西订制”十大热点 〈报告〉逐一回应》,对“就业增收、反腐倡廉、环保、户籍改革、食品安全、教育”等十大热点,分别对应到《政府工作报告》中进行回应。

启示:“用户意识”本质上是群众思维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意识”强调从用户角度考虑传媒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服务问题,这本质上就是一种群众思维。华西都市报的“订制式报道、订制式回应、订制式提问”,更符合群众需求,更吸引群众参与,畅通了群众和两会代表委员之间的联系,是提升重大主题报道互动性、提升两会声音传播效果的有益尝试。(华西都市报社总编辑 方 野)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