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努力营造推进殡葬改革的良好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作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党风政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殡葬改革工作机制。
(二)部门分工协作。人民法院要对遗体土葬等违法违规殡葬行为,依法强制执行。公安部门依法惩处丧事活动中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行为;加强对遗体运输车辆监管,坚决查处无牌车辆从事遗体运输。民政部门要健全殡葬行业规范,严格公墓审批程序,完善公墓年检和有关情况在一定范围定期通报等制度,推动引导公墓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要加强运尸车辆统一管理,规范运营服务标准和流程;要加大对违规土葬的督查力度,协同人民法院健全和规范对乱埋乱葬、违规建墓等行为的强制执行制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办理党员、干部去世减人业务时,各相关单位原则上要提供去世人员火化证明(按规定允许实行土葬的少数民族除外)。国土资源、林业部门要依法查处非法占用土地、林地建坟和乱埋乱葬等行为。财政部门要建立殡葬事业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和稳定的资金保障制度,落实殡葬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拓宽经费投入渠道,将福彩公益金用于基本殡葬服务保障和设施设备建设;对骨灰撒散、树葬、花葬、壁葬、海葬等绿色、生态、节地葬法实行政府补贴奖励。卫生计生部门要规范医院太平间管理,配合殡仪馆做好遗体管理和接运。城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查处在城区大街小巷违章占道搭设灵棚、摆放花圈以及出殡抛撒冥纸、焚烧纸钱等影响市容、环境卫生和市民生活的丧葬行为。林业部门要结合荒山育林和植树造林,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建设树葬、花葬等生态化公墓。环保部门要加强殡仪馆和公墓建设项目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情况的经常性监督管理,强化日常环境监管,确保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工商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依法做好殡葬用品市场的规范和监管工作。物价部门要建立完善殡葬服务价格核定、调整和监管制度,加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切实减轻群众负担。民族、宗教事务工作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和政策,指导少数民族、宗教场所和宗教界人士做好殡葬工作。其他部门和单位也要根据实际做好本职工作。
(三)制定完善规划。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殡葬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殡葬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根据人口、环境、耕地、交通等情况,统筹确定殡葬基础设施布局、数量、规模和服务功能,明确其公益性质,提高殡葬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改革部门按照规划进行立项,审批殡葬服务场所和设施。“十二五”期间,每个县(市、区)至少要规划建设一处实行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节地葬法的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堂,引导鼓励群众参与新型生态文明葬式葬法改革。
(四)健全规章制度。要做好调研论证,推动《山东省殡葬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公墓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基本殡葬服务费和选择性殡葬服务项目实行分离,逐步减免公民基本殡葬服务费,增加惠民项目,提高惠民标准,尽快实现基本殡葬服务惠及全民。经营性公墓和提供选择性殡葬服务单位实行市场化运行。要加强对农村红白理事会的规范管理和扶持力度,健全基层殡葬管理服务体系,完善殡仪馆、乡镇殡仪服务站、红白理事会为主体的殡葬服务网络。
(五)加强对党员、干部治丧行为的监管。各级党组织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掌握党员、干部治丧情况,加强教育和监管,明确党员、干部在推进殡葬改革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将此作为党员、干部考核、评比等工作的一项内容。党员、干部的直系亲属去世后,要主动向所在党组织或单位报告治丧情况。对不良倾向和苗头性问题,要早提醒、早制止、早纠正。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要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和网上投诉等多种方式,加强社会监督。凡党员、干部在丧事活动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借机敛财的,或对违规殡葬行为听之任之甚至包庇纵容的,纪检监察机关对相关人员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
(六)搞好宣传教育。以每年3月15日至4月15日的“殡葬改革宣传月”为契机,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注重宣传教育实效。宣传部、文明办等部门要将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户”和新农村建设等评先创优考核内容,加强舆论引导。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各种传播手段,大力宣传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要发挥媒体监督作用,适当曝光负面案例,形成警示教育效应。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委、老年人协会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要做好团体内成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宣传教育工作,自觉做推进殡葬改革的支持者和践行者。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要将推动殡葬改革列入村规民约,通过村(居)务公开栏、宣传册、宣传单、宣传标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教育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殡葬改革,摒弃封建迷信殡葬陋习,树立厚养薄葬、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