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委书记陈绿平 记者李细华摄
GDP从2011年的全省第14位,跃升到2013年的第12位,尤其是去年,增长14.5%,增速排全省第二,经济总量跃居粤东首位……在经历了上浦村等事件考验后,粤东揭阳市所取得的跨越式发展引人关注。
揭阳市委书记陈绿平在接受南方报业联合专访时坦言,揭阳之所以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突破口在于,在依法这个根本标准的指挥棒下,对社会问题进行持续的、铁腕的、严厉的整治,探索依法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新路,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最基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揭阳的问题在揭阳解决。
谈发展障碍:
基层问题不解决 揭阳无从发展
南方日报: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省各地深入开展,今年也是全省化解社会矛盾之年。近年来,揭阳市通过处置上浦村等问题村事件,为把矛盾解决在最基层作出有益的探索。揭阳为何要把解决基层问题作为突破口?
陈绿平:揭阳是粤东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但也是人均GDP最低、社会矛盾最集中的地方。
揭阳以前的毒、赌、假、乱等问题严重。比如惠来原是制造假币的重灾区。比如赌,赌风较浓,甚至80多岁的老太太和8岁的小孩也参与其中,有六合彩、赌博机、网上赌博等多种形式。乱则体现在社会秩序乱,社会治安乱,交通秩序乱。
由于经济落后,社会积压的矛盾多,一旦从落后走向发展,就会激化很多矛盾。例如,大家都知道建高速公路是幸福路,不过,最好不要通过我家,不要占我的田,不要迁我的祖坟。粤东地区是很看重祖坟的地方,有些人甚至因为迁坟而拼命。还有,揭阳农村面积大,村民聚族而居,很多地方一村一姓,一个村一两万人的比比皆是,一旦发生问题,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但一切问题的根本,在于发展!发展不足是揭阳最大的问题,加快发展是揭阳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要发展就要有个和谐稳定、平安有序的环境。我认为,基层问题和社会
矛盾不解决,揭阳无从发展。
我们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二是尽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矛盾。我们坚决围绕“化解社会矛盾、打造平安揭阳”的目标,推动社会秩序的良性构建。一个地方,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问题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和谐社会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在不断解决问题、调和矛盾中,取得动态平衡的和谐。
谈探索体会:
解决根本问题需要突出依法
南方日报:面对复杂繁多的社会问题,揭阳采取探索了哪些具体的治理措施?
陈绿平:一是对社会秩序存在的问题坚持铁腕整治,保持长期、高压态势,对毒、假、赌、乱等问题实行长期持续的狠打和严打。
二是畅通信访渠道,让群众有苦有地方诉,同时直面历史信访积案,实行领导包案化解。很多信访问题不是解决不了,而是有没有把信访群众当作自己的家人,有没有用心去解决群众的诉求、疾苦。所以每份群众信访信件,我都看,都批,批给相关部门去解决。有人称我为“信访书记”,这个词是褒义还是贬义,我无所谓,但畅通信访渠道是从苗头上解决群众问题的重要途径,让群众有苦有地方诉!
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基层,我们在全省率先排查帮扶整顿问题村。我们连续三年各排查出79个问题村,实行领导挂钩帮扶整顿、坚
持问题导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从根本上把突出问题解决好。
四是从市县机关干部中选拔年轻、优秀干部到村里当“第一书记”。“第一书记”是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畅通上下的信息员、地方发展的推动员。
五是探索依法、妥善、及时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路子。解决上浦村的问题,最根本的是突出依法办事。处置上浦村事件,我们当时承受了很多压力,但走出一条依法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新路子。
六是推动农民致富、农村富裕。以军埔村为例,依托揭阳制造业的基础、商贸流通的优势和政府的扶持,该村实现从昔日的上访村到全国著名的“淘宝村”的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