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谦
杨良金,芜湖县六郎镇土生土长的农民,只上过20天中学,半个世纪在希望的田野上造梦、追梦、圆梦,成为高级农艺师,人称农民科学家。
他头上有许多光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培训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获全国农村优秀人才一等功与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各种荣誉达130多项。
他著书立说,国内外技术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40多篇;著书一本32万字;科普文章300多篇;10多次参加全国学术交流会;还有50多项科研成果,担任了中国农技协常务理事、安徽省农技协联合会副会长、芜湖市农技协联合会副会长等等职务。
我国著名的油菜专家们一致称赞:“他在农学领域勤奋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既有理论上的科学性,更具有生产上的实用性,他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和为农民无私奉献的美德,成为我国从乡村田野里走上科学圣殿的杰出典范。”
童年梦——读书
杨良金与共和国同龄,可是人祸天灾,朝不保夕,三岁跟瞎眼父亲讨饭时,他就说想读书。小学时年年成绩优秀。9岁父亲过世,剩下他与母亲、妹妹,只有住在几平方米的茅棚里,每天跑4里路上学,还要披星戴月干农活。
1961年小学毕业,5角钱报名费还是老师交的。虽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中学,可是家中太穷而辍学。11岁的孩子,起早摸黑,插秧割稻,只能吃个半饱。一天正割稻,他看着路上走着上学的孩子看呆了,割掉了无名指,血流如注,没钱去医院,母亲只有用止血草给他包扎……
无法养活两个孩子,母亲要改嫁,杨良金死也不愿到人家去。继父来接亲,答应供养他读书。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南陵中学。全家凑出的十几块钱,交了学费就所剩无几。他一天吃两餐饭,坚持了20天。钱粮都用完了,家里也没送来,半夜饿醒,跑到宿舍外面哭,最后只有回家。
饥寒交迫的杨良金走一步一挨,望见漳河渡口时,雨水汗水泪水湿透了全身,他精疲力竭,一头栽倒在地:对学校的留念、对知识的渴望、对现实的绝望,都让他有轻生的念头——爬到水里淹死算了,爬着爬着昏迷过去,一位卖菜的老农救了他。
青年梦——致富
从此,他断了上学的梦,种田如何致富?成了他的梦想。
他总也忘不了父亲去世后的一年春节,三两米与野菜煮熟的一锅饭,就是年夜饭,为了把米饭省给多病的母亲吃,自己吃的全是野菜,半夜痛得打滚,天亮停止了呼吸。邻居用草袋包裹他要去埋葬,母亲抱在怀中哭着喊着拍打着儿子,居然使他苏醒过来。
到继父家,一家四口住在祠堂角落里,夏天苍蝇蚊虫成堆,冬天稻草铺在葵花秸秆上当床,一床破被子盖得了头盖不了脚。只有靠在牛背上取暖,两条牛打架,踩住他手脚,至今还留着骨折和阴天疼痛的伤疤。
他被传染了疾病,高热把嘴唇烧破了。听说河蚌凉性,到对岸沙滩摸了半盆,没力气送回来,连人带盆沉入河中,被人捞起已经咽气。邻居把他俯身放在倒扣的锅上,压出肚子里的水,又才捡了一条命。
何时能吃饱穿暖?1966年,家里分了三分自留地种菜,他悄悄种了棉花,只为了过冬有床新棉被。买了《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书看不懂。听说宣城水阳镇棉麻厂有技术员,他半夜动身,饿了吃锅巴,渴了喝塘水,百多里地走了一天一夜才找到人。见他磨破的草鞋与打出血泡的脚,技术员感动了,到棉花田里现场教给他技术。回来后,杨良金当年棉花产量高出别人一倍,从此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
要治穷先治愚,科学种田需要学习。从此他千方百计买书、借书、租书。冬天用干草木灰捂脚取暖,夏季双脚放在水桶里防蚊叮虫咬,几十年坚持下来,他读完了价值几万元的科技书籍。
农业大包干,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他按照书上说的密稀与稀植试验。早稻只用五分之一的种子,亩产高出100多公斤。为求证氮、磷、钾三大元素在油菜肥料中的合理施用量,他在5个小区分3次重复试验,分别采用不同的纯氮施用量,村里人笑他瞎折腾,把油菜田弄得像瘌痢头,神经病……但他通过实践,掌握了科学配方施肥,实现了节本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