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立
忽悠 据新华社
避“妖”法术 新华社发
3月13日晚8点,由市委宣传部、市工商局、市网信办、市消委会主办的2014年重庆“3·15”网络晚会全城直播。不到90分钟的晚会,曝光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消费陷阱。
1 层层圈套的驾校培训
越来越多的市民想成为有车一族,“驾考热”不断升温。来自市运管局的数据,从2008年至2013年,全市驾校注册学员人数从16万增长到60万。
学车人数增多,学车中的“怪事”也多了起来。
冲着“低价学车”、“快速拿证”、“一次性缴费”的宣传广告,去年,沙坪坝区大学城的很多学生都在一家名为“益达”的驾校报了名。
“驾校当时说,交4500元就可以拿到驾照。包干,以后不用再交任何费用。”学员小文说,在他与益达驾校签订的合同上也明确写道,“甲方(益达驾校)承诺,乙方完成规定学时,在《机动车驾驶技能准考证》时限内取得驾驶证,不另收取其他费用。”
然而,驾校之后的行为,却让学员们不解。
首先,考完科目一后,驾校一直不通知学员们去练车。“教练喊我们交1500元转到VIP班。并说,见到钱后你就天天上车,见不到钱你就不要上车。”学员小王说。为了拿到驾照,学员们只得交钱升级成VIP。
其次,在驾校学车的学员,都会有一张学时卡。原则上,学员每次练车都有打卡记录,每科学时打满后,才能参加相应的科目考试。然而,益达驾校从来不给学员打卡。
再次,翻3倍收取补考费。“科目二没过,驾校又喊我交补考费。我问他是多少,他说500元。”学员小宇说,科目二考试的补考费用为160元,为何到了驾校却成了500元?
最后,还有不得不住的宾馆。不少驾校都会在考试前一天带领学员到考场熟悉场地,而这家驾校则以“考场偏远,交通不便”为由,要求学员在考场附近留宿。而这看似为学员着想的住宿安排,背后却是驾校与宾馆之间的秘密交易。
来自市工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该局共接到市民针对驾校培训的咨询投诉举报761件。问题集中表现为乱收费、合同违约、培训服务差等。
消费警示
消费者在报名前应从多渠道对驾校的口碑及教学质量进行了解。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加强日常监管,引导驾校培训行业规范经营,让乱象不再,经营有序。
2 偷梁换柱的皮草大衣
2013年12月初,李先生在解放碑某商场花了9520元买了件面料为绵羊皮、内胆为水貂毛的皮大衣。他本想给老婆显摆显摆,可老婆发现的一个小事儿,却让李先生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
“跟老婆原来的一件貂毛大衣相比,摸起来手感不一样。”事不宜迟,李先生立马将这件皮大衣寄往位于北京的国家皮革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鉴定。
鉴定结果显示,李先生买到的并不是貂皮,而是麝鼠毛皮。
麝鼠皮!气愤的李先生随即把自己的遭遇反映到渝中区工商分局,希望在执法人员的帮助下,为自己讨回公道。
2014年1月9日,渝中区工商分局经济检查支队对李先生所购大衣的品牌专柜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在该品牌4个店内所扣押的17件貂皮大衣中,内胆均存在“以假充真”的情况。
消费警示
3月15日,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正式实施,商家这种欺诈行为,如果按照新《消法》,消费者将获得3倍赔偿。消费者购买皮草要甄别,受欺诈更要拿起法律武器。希望消费者们远离美丽陷阱,获得更多实惠。
3 忽悠老人的“健康讲座”
近日,主城的隆女士因为一台仪器,与自己的母亲大吵了一架。原来,隆女士住在合川的母亲在参加了一场“健康讲座”后,坚持要买价值近7000元,并号称可以包治百病的理疗仪。
“这种理疗仪,号称对中老年人的任何一种病都能治,我有太多的疑问。”隆女士说。
隆女士拗不过母亲,决定与老人一起参加健康讲座。讲座现场发生的情况,更让隆女士坚信不能购买。
“他们租用了一个很残破的房子,讲台上面的老师,不断地在给台下几十上百的老年人讲,这个产品有多么的好、多么的神奇。然后这些老年人异常的兴奋,在现场跟着他们一起吼啊叫啊跳啊。”
经过隆女士一家的劝说,母亲终于放弃购买。但六十多岁母亲仍然经常热衷参加一些健康讲座,这让隆女士非常无奈。
面对这类所谓的“健康讲座”,老人们为何如此痴迷,心甘情愿花钱购买产品?
市消委会秘书长徐京称,一是销售者搭建交流平台贴身服务,让老年人没有防备;二是利用诱导的方式给老年人洗脑,对产品做夸大宣传。比如说,把保健用品说成是医疗器械,把保健食品说成是能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消费警示
一是陌生人邀请的聚会,老年人原则上不要参加,天上绝对不会掉馅饼。二是即使参加了,也不要因为吃了什么拿了什么纪念品,然后就觉得抹不开情面非买不可。三是把宣传品拿回家,多征求儿孙的意见,买了体验产品也不要藏着掖着,有问题及时与儿孙商量,让子孙通过正常渠道进行维权。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