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用爱铸就生命的分量

——追记美国老人牧琳爱的“中国梦”

山东聊城 曹天伟 

2014年03月07日14: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村里来了美国老太太

1998年8月24日,牧琳爱的丈夫埃德温去世了。她独自住在空旷的老年公寓里,越来越强烈地怀念那个遥远国度里朴实善良的人们。这种怀念日复一日地滋长,她决定:去中国生活。

来中国前,牧琳爱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写信,提出要到中国的贫困农村生活,以便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基金会考虑到牧琳爱幼时曾经生活在山东聊城,就把她介绍给了聊城市政府。随后聊城市政府安排她在经济条件较好、交通比较方便的阳谷县安乐镇刘庙村安了家。这一天是1999年11月15日,牧琳爱82岁。

牧琳爱的到来,受到了刘庙村的热情欢迎,村里把她当做贵宾一样接待,特地把最好的一座院落腾了出来,为她配置了冰箱、彩电、电话、电脑、沙发等家用电器和家具。考虑到牧琳爱在美国生活了近70年,中文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还为她聘请了一名贴身女翻译,负责照顾她的日常生活起居。按照村委会的意思,这一切都是免费提供。牧琳爱对乡村干部和群众的周到安排十分感激,但她并不想麻烦当地人,坚持用自己的钱付清了购买所有电器和家具的款项,并按月支付翻译工资和水、电、通讯等费用。

来中国之前,牧琳爱一直想为贫困乡村建一所希望小学,但刘庙村已经有了学校。于是,牧琳爱对村里的小学进行了考察,看到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她当即为学校捐款3万美元用于建设微机室。用这笔宝贵的资金,学校购买了20多台电脑,并开设了计算机课。为感谢牧琳爱,刘庙村小学更名为中美友谊小学,并聘她为名誉校长。此后3年间,牧琳爱又相继捐款近2万元人民币,资助刘庙村幼儿园和镇上其他学校购置玩具和音、体、美器材。

牧琳爱刚到刘庙村时,村里决定发展大型的梨枣基地,她为此捐赠了41000元人民币,并和孩子们一起植树。之后,她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资金帮助刘庙村发展经济。为了帮助刘庙村的村民生产致富,牧琳爱请美国的亲友寄来水果、蔬菜、农作物种植方面的书籍,引导村民种植经济效益高的美国农产品。

儿时对旧中国苦难生活的记忆,让牧琳爱对生活贫困的人们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亲近感。别人有什么事情找到她,不管认识不认识,她总是尽力帮助。刘庙村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女聋哑人,牧琳爱看到她生活困难,就打算向她提供一些资助。由于担心直接资助会伤她的自尊心,牧琳爱就买来毛线请她帮忙织毛衣,然后再以高价收回。一件成本不过十几元的毛衣,牧琳爱硬是塞给她三十多元。距牧琳爱家二百多米远的一户人家,孩子患有先天性脑瘫。每个周末,牧琳爱都会带着孩子搭公交车到聊城治疗,一直坚持了两年多,直到孩子去了济南一家残疾儿童学校就读。

担任医院名誉院长

回到中国后,牧琳爱盼望着能为中国人的健康做些什么。

牧琳爱为当地捐资助学、修路植树的事情传开后,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许多中央、省、市级媒体都对她的事迹进行了报道。2000年,聊城国际和平医院院领导找到牧琳爱,邀请她担任该院名誉院长,牧琳爱高兴地答应了。牧琳爱说,尽管自己没有太多的钱,没办法为医院买太贵的仪器,但她可以利用自己在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医院的员工提高护理水平,为病人们减轻一些病痛。

牧琳爱担任聊城国际和平医院名誉院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请医院的专家到刘庙村为老人做免费体检,了解到很多老人的视力不好,她就叮嘱工作人员重点对这些老人的眼睛进行检查。后来检查结果出来,一些老人需要做眼部白内障手术,但这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他们没有能力支付高昂的医疗费。于是,牧琳爱拿出自己的积蓄,请韩国专家为5位老人做了白内障手术,让他们重新恢复了光明。2005年9月,牧琳爱又出资为刘庙村110多名眼睛近视的村民配了眼睛。

为帮助医院提高诊疗水平,牧琳爱利用所学的护理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护理理念,对医院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手把手地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护士作示范。她利用自己在担任丹佛市儿童医院院长期间的关系,数次邀请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医疗专家来医院讲学、授课,举办了“中国聊城国际学术交流暨仪器捐赠”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03年,她出资30万元为医院购买了一台电水晶检测治疗仪,并请研制者英国博士海瑞到聊城亲手传授技术,为医院培训了6名专业人员。2006年4月,她又出资为聊城国际和平医院修建了假山、亭子和鱼池,让病人和医生可以在优美的环境中享受生活。

每个周末,牧琳爱都会准时从阳谷赶到聊城,给那里的年轻医生们讲授医护知识、上英语辅导课。到了周六晚上七点以后,牧琳爱在聊城国际和平医院的家就成了一个“英语角”,医院的医生、护士,还有附近的许多学生、市民都喜欢到她这里学习英语,常常把小小的屋子挤得满满的。从2007年起,牧琳爱举办的“英语角”一直持续到她去世,六年来从未间断过。

爱心跨越国界

牧琳爱相信,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爱能融化冰雪,能加深感情,能跨越一切国度和肤色。“当你爱其他人的时候,当你发自内心地帮助别人的时候,你会深深地感受到你对别人的重要性。”

在中国居住的14年,每次救灾捐款活动,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参加。

2003年“非典”期间,牧琳爱通过慈善机构,向中国地方政府捐资1万美元,用于抗击“非典”。

2005年印度尼西亚发生大地震和海啸后,她又通过聊城市慈善机构,捐助了一笔资金。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她都在第一时间慷慨解囊……

据聊城市有关部门统计,14年来,牧琳爱为当地捐款捐物超过35万元人民币。但对自己在中国做了多少善事、捐了多少钱,牧琳爱自己却并不清楚。她释然地说:“我只希望大家在若干年后能够记起有个美国老太太在这里居住过,和大家交朋友,至于她曾经做过什么,那都不重要了。”

多么善良可爱的一位美国老太太啊!她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一个地地道道的聊城人,正像人们对她的赞美:“她是一个美国人,但她有一颗中国心。”

对需要帮助的人,她十分慷慨,但对自己,她却从不多花一分钱。在刘庙村的好友李道成说,她非常节约,一粒米饭、一点菜也不肯浪费,平时买东西找零的每一毛钱都要认真储存起来,为村里的孩子们买零食。曾经在阳谷县城经营餐馆的任保凤说,她每次到餐馆吃饭,哪怕剩下一口饭也要打包带走,在她的影响下,许多顾客也纷纷打包。一位采访过牧琳爱的记者说,第一次采访她时,老太太穿着一件粉红色的毛衣,两年后再相见,她还是穿着那件已经很旧的粉红毛衣。

因为在中国慈善事业中作出的突出贡献,牧琳爱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熟知、所喜爱,她的感人故事在山东大地乃至全国都引起很大反响。2006年5月,牧琳爱应山东省慈善总会邀请参加了“2006年齐鲁慈善之光文艺晚会”,并被评为“山东慈善大使”称号;同年6月底,她被邀请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2006中国公益事业发展大会,并被授予“中华慈善大使”称号。 2007年初,她又先后当选“2006年山东年度十大新闻人物”、“2006—感动山东十大人物”和“感动2006—中国十大真情故事人物”, 被山东省政府、山东省人事厅授予“齐鲁友谊奖”,被山东省民政厅授予“山东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称号。

一个人感动一个国家

对待死亡,牧琳爱十分坦然。早在来中国之前,她就和丈夫约定,去世之后把遗体捐献给医疗机构做科学研究。2005年2月16日,她在聊城市红十字会填写了遗体捐献登记表,志愿捐献全部器官用于救助需要帮助的人。

2013年4月28日凌晨4时50分,因冠心病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一颗永远充满着爱与温情的心脏骤然停止了跳动。牧琳爱,这位跨越太平洋的爱心使者,安详地走完了她96年的人生历程,也把对中国的无限眷恋永远刻在自己的生命中。

噩耗传来,举城悲痛。一个个浸满泪水的人儿,从四面八方赶来见牧琳爱最后一面。聚集了300多人的聊城殡仪馆内素花环绕,哀乐低回,摆满大厅的花圈寄托着对美国老人的无限哀思。在如泣如诉的哀乐声中,人们依次来到牧琳爱的灵柩前,肃立默哀,向灵柩三鞠躬,然后缓缓绕行一周,向这位中美友谊的民间使者、聊城人民的好朋友,作最后道别。

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按照牧琳爱生前遗愿,她的角膜捐献给山东省红十字会供人体器官移植;除角膜外,她的遗体捐献给力明医学院以供教学、科研使用。这位可爱的美国老人,用这种方式,让爱心继续传递,也圆了自己的“中国梦”。

她走了,但人们不会将她忘记。聊城市政府决定,将牧琳爱在刘庙村的故居永久保留下来,并在她曾经奉献过的医院建造一座雕塑,以方便人们缅怀她;聊城国际和平医院邀请她的女儿西尔维娅代替母亲担任名誉院长,把老人的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表示,将对老人的遗体进行保存处理,做成标本作为医学研究使用,同时供人们瞻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