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晒谷岭的笑声——民族团结之梦

广西河池高级中学 莫景春

2014年02月28日21:3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村民的大路两旁,红红的大幅标语挂满,像是当地老百姓一颗颗火热的心。有人甚至跑到乡镇里参加欢迎大会,会后,手牵手把移民同胞领回来,像是迎接久违的亲人。

还有的群众,早早到移民新村的工地上,纷纷拿出自家的材料,热火朝天地帮移民同胞搭棚建屋,让他们安安心心地住了进去。

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这是何等崇高的包容!

安土重迁,历来是中华民族心里最沉重的部分。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移民同胞来到晒谷岭这个地方,像是回到了离散多年的家乡,那么亲切!那么踏实!

晒谷岭,曾经是荒草岭,在移民同胞的辛勤劳动下,披荆斩棘,一丛丛灌木不见了,一堆堆杂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梯梯平整的田地,溪水在旁边潺潺流过,一行行挺拔的小树青翠可人,水牛在田里哗啦啦地跑着,一切都焕然一新,到处流淌着甜蜜的笑声。

金风送爽,层层的梯田稻穗沉甸甸,挤挤挨挨,一派丰收景象。从小在山里长大的移民同胞没见过那么多的稻谷,乐开了怀,心里却是那样清清楚楚:这金灿灿的稻谷里溶化着当地同胞多少汗水。自己不懂得种植稻谷,是当地政府派来了技术人员精心指导,更有当地同胞的手把手的教。第一次吃到那么香喷喷的米饭,把肚子撑了胀,那粗硬的玉米就拿去喂猪鸡鸭了,感觉日子过得甜滋滋的。

田里的移民乡亲们正在忙着收割谷子。他们的怀里抱着一堆堆稻谷,兴冲冲地往打谷机跑出。打谷机飞快地跑,谷粒纷飞,哗啦啦撒满地上的垫布。一些人在前面忙不迭地往袋子里装。胀鼓鼓的袋子码得很高,有的干脆在田头晒起来。晒谷岭,名副其实地成为晒谷岭。

家里的粮仓渐渐装满,肚子吃得饱饱的。移民乡亲开始感觉腰包有些瘪瘪的。看到当地村民建起一座座漂亮的小洋房,还有赶街时骑上摩托车,“嘟嘟”,一溜烟,都不见了影子,多潇洒呀!想着想着,心里痒痒的,扳着手指头,数着腰包鼓起来的时间。

移民乡亲跟当地村民已经融为一体,经常互相串串门。移民乡亲便趁机走走看看,利用机会看看当地人如何发家致富。特别是那些聪明灵活的人,更是喜欢跟当地年轻人来往。年轻人总是怀着一颗好奇心,问这问那,即使错了,也不会被当地人嘲笑。当地人总是很有耐心地解释指导。

听说有一位都安来的莫姑娘,也是喜欢串门。她来到了当地主人家的一间厢房,蹑手蹑脚地钻进去,突然尖叫一声,捂住双眼,慌慌张张地跑出来,吓主人了一大跳。赶紧问什么回事。她支支吾吾说,那房子里怎么那么多的毛毛虫。主人看着她那奇异的表情,将信将疑地过去看看,结果哈哈大笑。原来莫姑娘是把蚕虫当毛毛虫了。

听了主人的介绍,莫姑娘脸烧得红红的,但好奇心占了上风,打破沙锅问到底,问了养蚕的好处,养蚕的方法。于是自己偷偷回家学着养,当地的这位朋友也毫无保留地教教她,她终于把这种“毛毛虫”养成了白花花的钱。现在,她家一年养两张,收入不下一万八千元。她逢人便高高兴兴地说:“我这些年来养蚕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全是跟当地人‘偷’来的。”晒谷岭的每家每户都养有蚕。

种桑养蚕,是当地人慷慨教移民同胞的其中一项技术。别的还有种植技术,比如种甘蔗啦,栽水果啦,只要移民乡亲需要的,当地人都毫无保留地传授。附近的荒山野坡上全是经济林,满坡甘蔗郁郁芊芊,果树葱葱茏茏。家里原先摆放的政府赠送的黑白电视机被当做文物收藏起来,换上漂亮清晰的液晶电视。屋前停着一辆辆崭新的摩托车,闲着没事,青年男女相约一起,蹬上那别致的摩托车,“嘟嘟”一溜烟,往城里逛街去了。

晒谷岭,虽说是一个岭,却居住着毛南、瑶、壮、苗、汉等十二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但都能尊重对方的习俗,亲如一家。农忙时节,大家结对帮扶,一起收甘蔗,一起插田,一起收稻谷,其乐融融!每每逢年过节,大家互相走亲戚,拎点东西,带上祝福。平时,要是谁家有个鸡鸭鱼肉,总会邀上左邻右居,痛痛快快地喝上几杯,趁着酒酣耳热之际,喊上几句本民族的山歌。男女青年则偷偷跑上山头,靠在一棵繁茂的大树下,窃窃私语。没过几天,他们便手牵手,走进了彼此的家。也许是毛南族小伙子走进了瑶族的家,也许是苗族姑娘走进了壮族小伙子的家,脸上漾着幸福的微笑。

朋友的一则采访日记里至今保留着这样一个情景描写: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紧紧搂住一个年轻姑娘的臂膀,不停地唱着歌。身后张灯结彩,亲朋好友,挤挤一堂,欢声笑语,吉祥喜庆。这是都安移民来的韦青年和本地的莫姑娘喜结连理,举行了隆重的喜宴。各方的亲戚都来了,大家聚在一块,即使有些语言不通,但都能心领神会;甚至有的移民乡亲已经学会当地的话,说得相当顺溜,自称为“新环江人”。

晒谷岭,晒着民族团结之梦!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