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生命中的四座桥

昆明市石林县委组织部 撰稿

2014年02月28日16:5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桥与女孩

那是座简易的木桥。两根木头搭在河面上,河床不到3米,水流也不湍急,脉脉流淌。木头中间有空缝,孩子走上去容易一脚插进空缝里,半天拔不出来。桥面被踩得滑溜滑溜,有雨水滴上去就很难过去。

然而,没有过不去的桥,有人在缝隙处绑上木条,在滑溜处凿出若干小洞。苍老的手一搭在桥上,手背上的枯藤像唤起了生命的律动,青筋似乎注入了活力,手臂上的塔拉皮晃当晃当,摇出均匀的节奏。

他84岁,垂老的脊梁已弯曲成45度,曾是石林县普豆村的村长,叫李明。村民回家如果不经过这条小河,就必须绕行山路。一到晚上,山高路黑,老人怕摔跤,女人怕流氓,孩子怕鬼怪。自桥修起来后,她们可以借着远处村子暗弱的灯光过桥,回家。

桥是老人建的。就这么件小事,他做了30年。在部分村民的记忆中,这事很淡,很轻;在部分村民记忆中,这事又很浓,很重。

杨树芝对这座桥、这个人的记忆就很深。她出生后因姊妹众多父母给予她的关爱极少,小小的记忆中,感到这位老人对她更好。父亲重男轻女,母亲儿多困苦。她有6个兄弟姐妹,自己排行第5。

那是70年代,女孩子在农村最受委屈,杨树芝不像姐妹们那么嘴甜、哄父母开心,天生倔强的性格使她吃了不少苦头,在家里越受委屈,性格反而愈发倔强、孤僻,全家孩子最不受宠的就是她,她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床,长期在小伙伴家里寄宿。由于家里贫困,小时候她几乎没有穿过新衣服新鞋子。天下父母都爱儿女,但7个子女谁轻谁重?杨树芝的父母沿袭了农村人的思路:年龄大的儿女是家里的顶梁柱,熬上几年就能自理了;年龄小的儿女是小宝贝,也惹人怜惜,需要多一点奶水喂养;而排行靠中间的子女往往最受忽视。

杨树芝和老村长李明的女儿是发小,经常得到老村长的照顾,她念初中时,家里没粮食供她在学校里吃,老村长知道后,每次都从家里背着双份粮交给学校老师:“另一份是小树芝的”。

这是份大恩,杨树芝铭感五内。感激生出了敬仰,进而生出崇拜之情。人以群分,村长的一言一行都印刻在杨树芝心里,自然而然的照着做,时间长了,杨树芝模仿着村长的动作、神态、说话方式,颇有几分神似,还帮着他修起了桥。

桥每隔两年换两根木头,老村长扛不动就拖,拖不动就叫儿子来扛,精心打理,像对待宠物一样。然而,桥是用来踩的,当看到脚底亲吻着桥面时,村长的心里是踏实的。

这座桥在杨树芝幼小的心里是活着的,流水延伸着淙淙的情谊。

(二)为了别人

1990年,杨树芝从昆明卫校毕业后,到西街口卫生院工作,1997年调到石林县妇幼保健中心做了一名护士。2005年,妇幼保健中心新增了手术功能,为孕产妇提供了新的服务,杨树芝的工作量增加了,每月有十天,8小时工作以外,还要值夜班,碰到有手术,整夜都不能休息。

2005年底的一天,她和同事们在做一台剖宫产手术,手术快结束时,产妇突然出现宫缩乏力大出血。经急救处理后,血虽然止住了,但产妇由于失血过多,生命还处于危险阶段,急救人员调来了几袋库血输入产妇体内,鲜红的血液一滴一滴流入到产妇体内,产妇苍白的面容逐渐红润起来……杨树芝看着脱离危险的产妇,心头升起一串联想,童年时的那座桥又浮上心头:鲜血延续着生命,桥延续着小路。血与路所产生的意义同样重要,归结起来就一句话:为了别人。

老村长虽已离世,却一直活在杨树芝心里。佝偻的背影在杨树芝眼前晃来晃去,杨树芝心潮澎湃:“从小我就看着村长修桥,我竟然这么麻木,没有受到感染。他把我的口粮送进学校,延续了我念完初中的梦想,我竟然这么麻木,没有受到熏陶,他一辈子为了别人,让全村人受益,也让我受益,我现在年富力强,怎么就不能帮帮别人”?

一念之下,她毅然决然的作出了一个决定:无偿献血,每月定期献一次血,每次献400毫升血浆,天长日久,积累生命。

凌晨6点,她便坐着城乡公交车,从石林到昆明,再转两趟车到昆明市献血中心,每次献完血后赶回石林县,已是下午三点钟左右,她强打精神,胡乱吃上点干粮,就开始工作。妇幼保健中心的工作一个钉子一个眼,每天的事情就是那么多,不做完是不行的,杨树芝负责库房耗材的管理和手术器具消毒工作。像学生补课一样,到晚上8点左右才做完工作。

如今,杨树芝已献血8年,2万多毫升的血液从她身上流走,不知道在多少人身上流淌着。每次献完血回到家,丈夫都准备了盐巴和白糖,泡一大口缸水给她喝下去,让她补充血液。她手上的针眼越来越多,心志却越来越坚定,她义务献血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无数关注的目光,而她却从不愿意对别人提起。

云南电视台、都市时报等媒体的记者一拨接一波的来采访杨树芝,面对记者,她不知所措,不明白自己到底做了什么,竟然值得记者们大老远跑来采访她,时间长了,她不愿意接受采访,有时卫生局领导下任务式的要求她“人家记者来得辛苦,怎么能让人家空手回去,你还是快去跟人家说说吧”!她这才接受采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