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合理流动与医疗质量和安全
“为进一步推动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国家卫生计生委认真研究,多次修改,形成了现在的《征求意见稿》。”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赵明钢介绍说,医师多点执业的总体要求是促进医师合理流动,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征求意见稿》指出,医师多点执业是指在注册有效期内的医师,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医疗机构定期从事执业活动的行为。医师外出会诊按照《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执行。与此同时,《征求意见稿》明确,医师多点执业应征得第一执业地点的书面同意。临床、口腔和中医类别医师,具有中级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同一专业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最近连续两个周期的医师定期考核无不合格记录,可申请多点执业。在医疗机构担任临床、医技和行政科室主要负责人及以上领导职务的医师,不能多点执业,但可以在签订帮扶或托管协议医疗机构间或医疗集团内部的医疗机构间多点执业。
《征求意见稿》中还要求,拟多点执业的医师,应当与第一执业地点和拟多点执业地点签订聘用合同或多点执业协议,就工作期限、工作任务、医疗责任、时间安排、考核方式、薪酬、保险、福利待遇等进行约定。多点执业协议要明确医师多点执业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或纠纷时,该医师和当事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责任及解决方法。
人事制度改革与完善“医责险”等配套措施
对于老百姓来说,随着医师多点执业的不断推进,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固然很好,但对于医院来说,是不是就意味着“肥水流进外人田”,甚至使业务骨干流失?对此,较早开展多点执业试点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孙虹表示,自己是非常赞成医院多点执业的,但还需要人事制度改革等配套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别看允许多点执业这几个字不多,但却涉及医疗机构对医生的管理,相关政策调整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张雁灵强调,往长远看,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还应从法律上跟进,医师法的修订也很重要。同时,卫生行政部门应重点研究多点执业的评估与考核,从宏观上进行指导。此外,还应该解决医生多点执业当中特别担心的风险问题。风险机制不转移,责任就没法评估、认定,所以要大力推行医疗事故责任保险。
据了解,“医责险”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处理医疗纠纷的制度,即出现医疗纠纷后,患者不直接和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接触,而是直接向保险公司申请赔付。这样既能解决医疗责任归属不清所导致的医患冲突,又可减少医师多点执业的顾虑。然而时至今日,我国“医责险”覆盖面不足一成。可见,医师多点执业的进程中,还急需各种保障措施尽快跟上。 (记者 田雅婷)
![]()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