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记者跟随沈阳军区冬训部队走进深山密林

三九风雪见证野战生存

2014年01月24日09:29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三九风雪见证野战生存

雪野追踪

■10万余将士顶风冒雪挺进林海雪原

■10多个昼夜爬冰卧雪露宿荒郊野岭

三九风雪漫天日,正是练兵好时节。连日来,沈阳军区10万余将士挺进林海雪原展开冬季训练,借助恶劣天候和陌生地域摆兵布阵,白山黑水间呈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练兵图景。

冒着漫天的飞雪,记者一路踏访发现,今年冬训,沈阳军区各级突出野外露营、构工伪装、快速补给、抢救抢修等极寒条件下野战生存训练,有效提高了部队寒区实战能力。

半个月冬训只发10天粮,冰天雪地里吃啥?

冰天雪地,如何保障官兵吃饱吃好?这是某旅炊事班长张小明这几天最发愁的事:以前冬训生怕官兵吃不饱,主副食品带得很多。可今年,半个月冬训只发10天粮,咋够吃啊?

“就是要让官兵多想想打起仗来咋吃饭。”该旅保障部部长董义成告诉记者,以往冬训,他们想方设法让官兵吃上热饭热菜,可真在冰天雪地打起仗来,能顿顿吃上热乎饭吗?

往年一次冬训,他们就遭遇了尴尬:上级突然通知,不准生火做饭。满满几大车粮油摆在面前,官兵只能嚼干粮喝雪水。

“吃饭也要符合打仗要求!”今年冬训,军区领导提出:各级既要抓好热食保障,更要按实战要求开展极端困难条件下的野战生存训练,各旅团至少要安排3天的野外无给养生存训练课目。

这天清晨,霞光洒向雪野。经过一夜长途奔袭,某团三连20多名官兵身体疲惫,饥肠辘辘。开饭时间到了,只见他们掏出野战自热食品,抓了几把雪放在里面,一会就“噗噗”冒起了热气。几分钟后,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什锦炒饭、鱼香肉丝、红烧牛肉就“出锅”了。

战场环境瞬息万变,不可能啥时都有速热野战食品。列兵李达告诉记者,冬训这几天,他跟着老兵用头盔煮玉米、用铁锹煎鸡蛋,甚至从老鼠洞里掏粮食。如今,该旅官兵人人都能在雪野觅食做饭。

往年冬训,部队开进到哪儿,保障物资就精确送到哪儿。该师与全省150多家地方超市建立了后勤应急保障网络,只需轻敲键盘发出采购清单,距部队宿营地最近的超市就会及时保障。

对此,某集团军军长高光辉心里早就画上问号:真要是打仗,道路桥梁被毁,这些物资还能送上来吗?

记者看到,他的日记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冬训,必须把难题设复杂。

连续一周多的野外宿营,官兵该在哪里住?

和炊事班长张小明比起来,工兵连连长刘绪明的心情大不一样。

过去冬训,他最怕构筑工事:天寒地冻挖掩体,一镐下去一个白点儿。一次挖指挥所,他带着全连官兵足足奋战了3天,刨断了10多把锹镐,全连一大半人手上都磨出了血泡。

如今,刘连长一点也不愁了。冬训进入第7天,连队接到构筑地下掩体的任务。只见他带领6名官兵,使用小电钻等简易辅助工具,一上午就完成了任务。

“这还不是最厉害的!”说话间,刘连长掏出笔纸计算,指挥战士埋好炸药。一声闷响,地上炸出个深坑,简单清理泥土后,营指挥所就坐落在这里。

寒区作战,宿营是生存的关键。据介绍,近年来,沈阳军区部队探索出30多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工的新招法,改变了以往费时费力的传统方法。

为了让官兵在冰天雪地睡个暖和觉,汽车连连长王军将运输车车厢两侧加长并安装了车载床。官兵白天乘车行军能打仗,晚上休息展开能睡觉,利用电热装置还能取暖,战士们晚上睡觉再也不用当“团长”了。

记者了解到,为保证严寒条件下住得暖,官兵们花了不少心思:煤油炉、太阳能取暖器、防寒取暖棚都派上了用场,宿营点内夜间温度几乎都达到了10℃左右。

记者踏访几个地下掩体,还发现墙壁上涂了厚厚一层东西。战士们介绍说:这是聚氨酯,既能保温又能防热量辐射,还可以降低被“敌”红外侦察发现的几率。

今年冬训宿营,军区要求部队尽量选择体积小、重量轻的新材料。记者注意到,不少地窨子的墙上地上都铺有酚醛泡沫板。过去常见的防潮气垫、羽绒睡袋都不见了。

在冰封雪裹的宿营地,某集团军军长张学锋告诉记者,连续一周多的野外宿营,官兵都睡上了暖和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