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黄继光”在我们的队列里

——空降兵某部“黄继光英雄连”培育英雄传人启示录

2014年01月23日09:20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黄继光”在我们的队列里

关键词:血汗浇铸

“只有平时往狠处练,才能打赢明天的上甘岭”

历史回眸:刚分到连队,黄继光没有想到自己当了个通信员,打心眼里不情愿。当听连长说通信员和打冲锋的战士一样,摸爬滚打样样都得会时,黄继光乐了。于是,他一有机会就向战友请教,冲锋枪、手榴弹,各式武器他都学;通信技能、战术技巧,各样技能他都钻,练就了“十八般武艺”,成为连队第一个入团、第一个立功的战士。

指导员钟林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个标准不行。”

钟林是六连土生土长起来的军官,看似身体单薄,却拿过空降兵部队营连主官五公里越野第一名,还是个有名的“神枪手”。

第一敢争、红旗敢扛,六连从上到下都鼓着这股劲。

一次准备大比武期间,白天高强度训练之后,晚熄灯前一泡脚,许多官兵脚掌上起了一层皮。

“只有平时往狠处练,才能打赢明天的上甘岭”,这句话让战士黄华午刻骨铭心。

去年3月,某地空降场上空,新伞型跳伞演练正在紧张进行。

一声令下,战士黄华午蹿入云雾。

700米,600米,500米……

“不好,主伞没开!”黄华午耳旁呼呼生风,急速坠落!

“打开备份伞!”地面指挥紧急呼喊。

黄华午迅速伸出右手臂,顶着劲风,瞬间拉出飞伞手柄,与主伞迅速分离。

身体后仰,他又快速拉开了备份伞手拉环,抓紧伞衣向正前方全力抛出,短短3秒钟时间内,几个动作一气呵成。

伞“嘣”一声打开了,黄华午化险为夷。

空中的成功处置,源于地面上几千遍的苦练精练。

刀在石上磨,兵在苦中练。雨雪交加之夜,狂风迷雾之中,他们上高原、下海岛,穿丛林、闯沙漠,无数次挑战极限。多年来,创下空降兵历史上16项训练纪录。

关键词:血肉相连

“经过淬炼的战友情,是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

历史回眸:1952年10月14日凌晨,已担任营部通信员的黄继光和营长行走在战地前沿。突然,只听“呜”一阵响,飞过来一排炮弹。黄继光急忙把营长压在身下。“刚才这样做,对你有危险。”营长爱怜地说。“我是个通信员,职责就是要保护好首长。”黄继光回答。

去年7月,一次升空跳伞训练正在进行。

半空中,中尉伞训长刘杰与战士胡家宾突然撞到一起。两伞相插,伞衣失效,大地迅速向他们扑面而来!如不及时处置,将危及生命。

紧急关头,刘杰果断抽出伞兵刀,“嗖嗖嗖”割断相缠的自己3根伞绳,将战友迅速推开。伞重新打开,两人最终都安全落地。

下来后,两人紧紧相拥!

“经过淬炼的战友情,是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六连官兵感同身受。

去年底,“黄继光班”第35任班长、上士彭江林光荣退伍。来自黄继光故乡四川省中江县的彭江林,数不清拿过多少次比武第一名,收获奖章一大摞:一等功、二等功,还有2005年参加中俄联演俄罗斯国防部长授予的荣誉勋章……

十二载弹指一挥间,彭江林心潮澎湃。和战友们一起摸爬滚打、战斗生活的岁月历历在目——

记得2008年参加汶川抗震救灾时,他猛地发现,老人杨建春正在一堵即将倒塌的危墙下拿东西,立即奋不顾身扑了过去。

“轰隆”一声,墙倒了,厚厚的土坯把两人埋了进去,战友们拼命扒开层层土块,把受伤的他抬出来。他救了老人,战友救了他。

记得前段时间,在医院卧床养伤的连长张宇自拍一段视频,寄回连队,对即将退伍老兵所说的句句真心话,让他眼眶湿润。

“我们也要祝福连长。”对着镜头,彭江林带着全连战友喊出心声:“连长,你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血肉相连军中爱,时时处处看出来。因为爱,英雄的战旗更加鲜艳、高高飘扬!(记者 滕晓东 特约记者 林鸿观 赵启洪)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