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刘伟平: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01月19日16:43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政府工作报告

  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牢牢把握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和传承文化的原则,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立足省情实际,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我省“十二五”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人口转移、耕地保护等因素,高水平、高标准编制我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同时体现地域特色,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和传统建筑、人文景观、民族民俗的保护和利用,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镇文化内涵,强化对城市和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全面放开县城和建制镇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要求,合理设置落户门槛,尊重群众意愿,有序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民进城落户后保留其原有土地承包权。把推进城镇化与育产业、促就业紧密结合,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关联配套和集聚发展,打造特色农业强镇、现代工业重镇、商贸集散大镇、文化旅游名镇。在15个县和30个基础条件较好的建制镇,开展统筹就医、就学、养老、低保、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保障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科学划分城镇功能,合理布局城镇功能区,统筹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金融保险、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形成各功能区互为补充的良好空间结构。创新土地管理、使用机制,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的城镇化建设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新开工建设一批供热、供水、排水防涝项目。建设22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建设24个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项目,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46%、县城达到57%以上。

  推进城镇管理水平科学化。维护城镇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按照规划蓝图推进城镇建设,严格执行各项建设标准和规范,确保建设质量和安全。加强民生和公共事务管理,为市民提供优良的就医、就学、就业指导及科技文化信息等服务,创造安全和谐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把城镇打造成安居乐业的家园。积极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五、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平台,加快推进文化大省建设

  立足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重,坚持助推转型跨越发展与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并重,扎实推进“1313”工程,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全面推进“一带三区”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和大遗址保护。加快实施嘉峪关长城、夏河拉卜楞寺等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推进秦安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强文化资源普查,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挥沿线城市群落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发挥省会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影视制作业、演艺业、出版业、发行业、广告业等文化产业,推进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以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民俗农耕文化展示、红色旅游等产业为重点,推进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以促进文化生态发展和保护文化形态多样性为重点,加快文化产业综合开发,建设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启动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大力加强文化事业建设。以“乡村舞台”建设为重点,整合现有资源,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支持县级城市数字影院、乡镇电子阅览室设备补充、数字图书馆推广等公共文化项目。抓好省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演艺剧场和市州级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重点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积极申办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做好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我省整体申报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工作。促进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提升原创文化产品与作品的水平。

  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加快“文化集市”建设,培育劳动密集型文化产业,带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培育支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加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着力搭建面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产品交易平台。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申办第三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第七届甘肃省文博会,抓好已签约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实施,文化产业投资额超过25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