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掌门人”的“压箱宝”——11位出版家难以忘怀之书

2014年01月14日08: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去年6至9月,读书版推出“中国出版掌门人”栏目,向读者介绍了11位出版家。岁序更替之际,我们请他们再度与读者“见面”,且每人为读者推荐一本书。

综观他们推荐的11本书,不同中有相同之处:这些书基本都不是新书,有的也并非经典,但大多都曾深深影响过他们,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成熟,融汇进他们的精神血脉,并见证了他们不可复来的人生历程。

这也许正是书与人之间的奇妙关系吧。一本好书,可以完完全全参与到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之中。一位读书人,虽然读破万卷,但其中必有一本与他最为投缘,在他身上留下了至为深刻的精神印记。这样的书,便是书中“知己”;这样的印记,烙下了便再难更移。

当然,借助于这样的图书,我们也可以了解这些读者的成长轨迹、文化理想,甚至精神气质。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出版掌门人的心中之书。

——编者

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

上世纪80年代,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春天,莺飞草长,杂花生树,各行各业充满朝气。这期间有朋友送我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的《万历十五年》,一读之下便不忍释卷。多年来我陆续买了几种不同版本送其他朋友,但自己保存的一直是朋友送我的那本深蓝精装的初版本。

当初我惊愕于它的叙事角度:原来历史还可以这么写!它从一个极平淡的年份开始,选取皇帝和几个大臣身边的小事,从平淡中发现不平凡的道理。这直接影响到我后来的出版生涯,在审稿时我会更关注作品的结构和叙事方式,形式是否新颖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内容对我的吸引。那时我刚毕业,读了十几年书,只知道戚继光是抗倭名将,不知道他也受挤压、也巴结张居正;对海瑞,不知道他既是清廉的模范,又刻板到不近情理等等,这些都是有史有据,而课本和老师从来不提,史学家也似乎都视而不见。

作者的结论让我震撼,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之所以灭亡,就在于一直靠的是“孔孟之道”的“礼”和“道德”来维持秩序,而不用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虽有能臣张居正、武将戚继光、清官海瑞、思想家李贽等杰出人物,但要么郁郁不得志,要么死后被清算,无一能挽大厦于将倾,怎不引人掩卷长叹!

下一页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