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掌门人”的“压箱宝”——11位出版家难以忘怀之书

2014年01月14日08: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

1974年,我在部队当战士报道员,一篇稿子在《贵州日报》头版刊出,那时投稿没有稿费,作为“酬劳”,报社给我寄来一本天津人民出版社1973年1月出版的《鲁迅杂文选》。40年过去了,这本书随我南北转战,从部队到地方,从贵州到吉林、到北京,一直在我身边,前后读过数十遍。

我喜爱它是因为它在特殊年代温暖了我,陪伴了我,更是因为它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思想和惊世的才华哺育、征服了我。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的杂文在鲁迅作品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本书用心编选,收入鲁迅杂文的精华部分,读之可以听见战士的“呐喊”,看见最硬的骨头,感知中华民族的脊梁和未来的希望。

巍巍乎高山,鲁迅精神是一座富矿。由我倡议组织编选的三联版《鲁迅箴言》,一举获得亚太出版商联合会图书奖金奖和德国莱比锡最美图书银奖。可见鲁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有人说鲁迅是一面旗,有人说鲁迅是一座坟,旗也好,坟也罢,你都不能无视他、绕开他。不读鲁迅,我们中华民族就会缺钙。

科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林鹏:

随着国人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科学普及的概念正逐渐被科学传播替代,科普图书早已不再局限于科学知识的普及,而是更多地强调科学知识与历史、艺术、哲学等人文科学的融合。的确,像《寂静的春天》《从一到无穷大》《物理世界奇遇记》《时间简史》等许多畅销不衰的科普经典很好地为此提供了佐证。可惜,这些经典科普多为引进图书。在此,特别要推荐吴国盛的《科学的历程》这部原创科学史普及读物。

《科学的历程》自1995年第一版问世,即受到专家与读者的一致好评,一再修订重印,称得上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之作。该书以文明和科学的发展历程为主线,讲述了东方文明和科技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贡献,全书将科学技术知识与历史、哲学、艺术等知识有机融合,既有理性思考又有人文关怀,还善于抓住细节进行生动描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轻松有趣又受益良多。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科学技术发展的艰难曲折,看到科学家追求真理的严谨执着,看到科技对人类文明的巨大影响,这些都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有助于激发年轻人的科学热情,因此是一本难得的科普佳作。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

弗兰茨·梅林的《马克思传》是我高中毕业前读的一本书。那时还在“文革”后期,高中毕业后人生的路究竟怎样走,我不知道,老师不知道,父母不知道,也没有人知道。彷徨苦闷中,我一头扎进了学校图书馆,终日与书为伴。

我的学校在粤西偏远小县,学校图书馆还有不少图书。那时在学校图书馆读过的书,大多已淡忘了,但有一本却深深地烙在了我心中,那就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家弗兰茨·梅林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马克思传》。

马克思是思想家,更是战士,思想的人与实践的人在他身上结合为一体。对书中叙述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经过、马克思在共产主义同盟的创立和活动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以及第一国际建立的历史,那时因为年龄小,读来有些懵懂,但马克思的战士性格,却不止一次使我感动。梅林评价:“马克思对最高认识的不倦追求,是发源于他内心的最深厚的感情。”这份最深厚的感情是什么?马克思自己说:他的皮肤不够厚,不能背向苦难的人间。马克思一生的研究和实践,都为了铲除人间忧患的根源。

读完这本书,当时感到尽管眼前没有现成的路,但心中亮堂了许多。后来,我自己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马克思传》,珍藏至今。(制图:张芳曼 速写:果园、徐经纬)

《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14日 24 版)

上一页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