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年戏曲晚会,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新华社)
从中南海怀仁堂到国家大剧院,从京剧到多剧种,十余年来,每逢年底,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集体出现在戏曲晚会的现场,与老艺术家和观众们一道辞旧迎新。
新年戏曲晚会演过哪些戏?领导人们又都爱看什么戏呢?
《四郎探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剧目
1998年12月30日,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暨1999新年京剧晚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江泽民、朱基、李瑞环、胡锦涛、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并观看了演出,与首都千余名观众喜迎新年,共度良宵。
从此,新年京剧晚会拉开了序幕,成为了每年中南海怀仁堂的固定节目。直到2007年,正式移师新落成的国家大剧院。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周龙说,相比国家大剧院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怀仁堂的舞台不仅小,灯光、后台装置以及转播条件都很有限,而移师国家大剧院后则更像一台最高水准的舞台艺术。
梳理十余年的节目单可以看到,在新年京剧晚会中,武戏是必不可少的,每年都有一出武戏活跃气氛。打棍出箱、踩跷凳子功、双鞭、武松大闹狮子楼等绝技表演经常在戏曲晚会上出现。
《四郎探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剧目,共有5次,深受领导人喜爱。《四郎探母》讲的是杨家将的故事。宋将杨四郎(延辉)被俘,改名木易,与辽国铁镜公主成婚。15年后,杨母佘太君率军来到雁门关。四郎得铁镜公主诓来的令箭,私往宋营探母,又连夜赶回辽邦,被辽主萧太后擒拿问斩,经铁镜公主等求情,方获宽宥。
《锁麟囊》也颇受欢迎,出现了4次。《穆桂英挂帅》则出现了2次;新编京剧《贞观盛事》也出现了2次。
此外一些红色经典京剧和切合热点的唱段也会被纳入节目单,如2008年的《蝶恋花》、《白毛女》,2009年的《沙家浜》,2010年的《红灯记》,2011年的《红色娘子军》,2012年的《蝶恋花》以及2013年的《江姐》,这类题材的剧目年年都有。
2007年的压轴节目《扬帆起航》也是如此。新华社介绍此节目,“以充满诗意的表现手法,抒发了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的豪情壮志,把整场晚会推向了高潮”。
2009年年底的京剧晚会上,新编武戏《蛟龙戏水》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演出中,水旗挥动,演绎着波涛汹涌的大洋场景;虾兵蟹将翻滚,呈现出“龙宫”迎接“蛟龙”号深潜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周龙说:“之所以在晚会上出现《蛟龙戏水》这个节目,就是要体现创新精神。”
从2009年开始直到2012年,《走向复兴》均被作为晚会的压轴节目。《走向复兴》于2009年推出,当年是建国60周年。新编历史剧《贞观盛世》首次登上新年京剧晚会也是在2009年。该剧主要讲述了唐贞观年间,皇帝李世民励精图治,采纳谏议大夫魏征200余条意见,不断兴利除弊,革故鼎新,初步形成国势昌隆、府库充盈、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
于魁智、李胜素、袁慧琴、关栋天、尚长荣、孟广禄等京剧演员成为了晚会常客。其中于魁智、李胜素和袁慧琴皆是每次必到。
![]() |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