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港一角。 (资料图片)
2013年,上海抓住自贸试验区建设重要机遇,积极探索航运服务业进一步开放、航运发展制度创新,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今年,上海将进一步完善航运服务体系功能,探索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业务和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创新,推动浦东机场货邮中转业务规模化发展;推进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探索建立租赁物权登记平台,提升产业服务“软环境”,并推进建设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等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功能性平台和机构,逐步提升资源配置能力。
此外,上海还将进一步优化调整航运集疏运结构,发展长三角内河水运;加快实施浦东机场第四、第五跑道建设、两场设施改造及虹桥东片区综合改造,提高航空综合保障服务能力。
物流服务能力提升——
机场旅客吞吐量超8000万人次
在水运方面,随着洋山深水港主航道正式实施双向通航、洋山保税港区完成扩区建设和封关预验收等新举措的实施,上海的海港集疏运系统日趋完善。2013年,上海港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7.68亿吨,同比增长4.3%;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360万标准箱,增长3.3%。
在航空方面,2013年,上航获批与东航共享在浦东T1的通程联运项目,浦东机场成为国内“通程航班”航点最多、运输量最大的枢纽,国际航线客运量同比增速达10.2%,旅客中转率达9.5%,同比增长21%;DHL北亚枢纽获准启动国际快件集拼中转业务,填补了我国在此业务领域的空白。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8000万人次,预计同比增长5.2%;货邮吞吐量预计33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有望连续第六年保持全球机场第三。
航运服务功能完善——
各类航运机构加快布局
随着自贸区建设的启动,各类航运机构加快布局上海的步伐。2013年,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上海中心、波罗的海航交所上海办事处相继落户上海浦东;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海损理算中心、亚洲船级社协会中韩联合秘书处也明确即将落户上海;2013年,上海航交所二手船舶成交量为198艘,交易总额13.2亿元。
上海着力打造航运服务“软实力”,让各类功能性机构充分发挥作用。其中,中国航运数据库二期开发已经完成,录入数据100万余条;航运运价指数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上海航运交易所正式发布进口干散货、油轮运价指数,开始形成强有力的话语权。此外,上海的航运金融服务功能也在完善之中,阳光、永安财险公司分别在沪设立航运保险运营中心,至此国内已有5家知名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专业航运保险机构。
![]()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