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好医生,值得托付生命

再记北京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张笋

2013年12月25日10:54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好医生,值得托付生命

张笋近照。新华社发(刘会宾摄)

张笋下部队巡诊。新华社发

“敬爱的党组织:从去年患病至今,中央、国家卫计委、总政、总后、北京军区、河北省,各级首长给了我太多的关怀和鼓励,让我感到无比温暖。我是部队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能从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人民军医,离不开党的教育培养……入伍17个年头了,回头想一想,自己做的工作太少,却得到了这么多的关心,心中十分惭愧。现在,我躺在病床上,暂时不能再为病人服务了……我考虑再三,也和家人商量了,万一哪天我走了,就把有用的器官捐献出来给需要的人。”

这是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张笋,近日写给党组织的一段文字。

签名处,一枚鲜红的手印,见证了这位41岁女军医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多年来,张笋践行白求恩精神,视使命重于生命,爱患者胜过自己,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坚强乐观,坚持战斗在临床一线,被誉为“白求恩式的好军医”“值得托付生命的好医生”。今年9月16日,本报通讯《“我渴望生命,因为病人需要我”》初步报道了张笋的事迹,引起广大读者的感动和牵挂。

“能多诊治一位患者,就多诊治一位”

2012年6月24日,正在查房的张笋突然持续两分钟说不出话。这让长期从事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工作和研究的她感觉情况不妙。随后的诊断结果更令人难以接受——脑部胶质瘤,Ⅲ-Ⅳ级!这是恶性度最高的肿瘤,也是最难切除的肿瘤,在世界医学界有“癌后”之称。

张笋悄悄把诊断书装在兜里,像往常一样忙着查房、出诊,丝毫看不出异样。“自己随时有倒下的可能,趁着现在还不太严重,能多诊治一位患者,就多诊治一位。”张笋这样对自己说。

2013年2月,张笋脑部肿瘤迅速长大,医院领导“逼”着她上了手术台。而直到手术前一天,她还抓紧点滴时间为患者看病,向同事一一交代正在分管的23个病人。

手术后第八天,张笋偷偷到科里转了一圈,挨个查看自己的病人。化疗还未结束,她又回到临床一线。

张笋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深深感染了同事和患者。一位和她年龄差不多大的患者被诊断为癌症后,大哭大闹,情绪失控。张笋劝她:“我脑部也长了恶性肿瘤,比你的更严重。过度伤心只能加速病情恶化,勇敢地面对、快乐地生活,才能让生命变得更坚强。”听完这番话,患者先是震惊,随后不由得向张笋竖起了大拇指。

7月17日,还在化疗的张笋拿出1.1万元交给党组织。这笔特殊党费,分别捐给了贫困学子张婉宁、王佳康以及3位家境困难的患者。张笋说,她要“回报社会,回报组织,回报患者的厚爱”。

11月29日,张笋照常上班查房。下午病例讨论结束后,与爱人去探望在省优抚医院住院的父亲,回来路上还为心爱的女儿买了一件毛衣。不料,20时30分,她突发癫痫,持续近1个小时,甚至一度没有了呼吸。当她在神经内科主任王雪笠的怀里回过神来时,只轻轻说了一句:“我没事儿了。”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斌、程宏毅)
相关专题
· 致敬基层好干部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