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慧敏
2013年12月20日08:4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凤凰涅槃:以创新促转变,经济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腾笼换鸟”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由“低、小、散”向“高、新、尖”发展,由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化,由“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跨越!
你瞧,绍兴的纺织业,长期存在着“一流设备、二流技术、三流价格”的短腿。而今,绍兴纺织业向设计、营销这条国际产业分工的“微笑曲线”的两端升级。“七色彩虹”是对美出口最大的中国针织面料供应商,以往生产的普通面料,售价仅为每米10元左右。升级后,每米面料可卖到60多元。新昌是个山区小县,依托高新技术支撑,三花集团开发的“新型微通道换热器”一年半时间申报了52项专利,能效提高30%以上。
诸暨大唐镇袜子产业的发展,似乎能更直观地看清这种变化:大唐是名符其实的“中国袜业之乡”,每秒生产365双袜子,从业人员近20万。这种手摇袜机式的家庭作坊,尽管生产出了全球1/3的袜子,但由于没有知名品牌,没有独领风骚的技术,市场竞争只能靠拼价格。
如今,“大唐袜业”旗下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7个、省名牌产品20个、省著名商标17个、省出口名牌产品4个。莎耐特袜业,产品风靡欧美市场;丹吉娅袜业则率先独创“统一订单、统一配料,分散加工、统一管理”的生产方式,完成了由行业标准受限者向行业标准制定者的转变。如此一转变,企业利润率连续3年年均增长17%以上。
大家知道,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同样是在刀剪行业里延续了300多年的老字号,“王麻子”已经式微。“张小泉”却越做越大。秘诀是什么?“腾笼换鸟”——市场需求是第一信号,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该改就得改。他们根据国内外市场的信息和需求,将产品扩展到剪刀、厨刀、指甲钳、小刀四大类。相继开发出园林用剪、美容美发用剪、儿童用剪等系列产品。凭借新颖的样式和过硬的品质,产品不仅占稳了国内市场,还远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和大唐袜业、张小泉一样,浙江还有许许多多的产业集群、块状经济、传统产业,经过“浴火”实现了“重生”。杭州万事利走“面料—礼品—装潢—艺术品”的产品发展路径,成为丝绸行业领导者;嵊州巴贝走“面料—领带—装饰—高档服装”的产品发展路径,成为服饰行业重要品牌;宁波贝发走“笔—办公笔—礼品笔—环保笔”的产品发展路径,成为制笔第一品牌……
其实,更令人欣喜的当属“腾笼换鸟”中浙江人探索出的“电子商务浙江之路”: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借助电子商务这一平台开疆拓土,切实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提升小企业全新的竞争实力,实现了传统实体经济与新经济模式的完美融合。以服装制造业为例,服装企业需要的纽扣、布料等材料,通过阿里巴巴、淘宝和天猫等平台发出,上游电商企业获得订单后迅速协调整个供应链,调动物流企业发货,实现了低库存甚至零库存。生产周期缩短了,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周边,如今聚集着约5万家网商。每天,源源不断的网络订单抵达这里,一批批的货品随后被发往世界各地……
《 人民日报 》( 2013年12月20日 06 版)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