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肉菜可追溯 餐桌更安全

青岛获全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第一名

潘旭涛  赵  伟

2013年12月12日08: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提升“餐桌上的安全感”

  三年前开始,家住青岛市市北区的高女士发现,从市场上购买的肉菜购物小票上除了显示时间、地点、分量、金额等常规数据外,多了一串20位数字。卖家告诉她,这串数字叫追溯码,是肉菜的“身份证”。把追溯码输入青岛市肉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能查询到它们的“前世今生”。

  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是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肉菜商品流通的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从而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

  简单来说,通过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百姓可以用追溯码,从一块猪肉,查到对应的生猪源。也可以从一棵菜,查到其生产地。

  将无序的小生产纳入到规范的大市场,这原本是一个悖论:让分散的小生产者自觉重视产品质量是很难办到的事。但是,通过追溯系统,分秒之内就能查到源头及相关经营者信息,一旦发现问题产品,可以立即采取封存、销毁等措施,保障百姓食品安全。

  “这一系统应用在流通领域,由于可以精确定位责任主体,故意制售有害食品的不法分子也不敢肆意妄为,经营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会严格把关。”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正河表示,追溯系统的建设,可以倒逼小生产者重视产品质量。

  除了建设、完善追溯体系,青岛还按照“以外贸标准办内贸”思路,与商务部研究院联合开展了青岛“菜篮子”国际标准提升课题研究,在山东省质监局立项制定了《鲜活农产品生产流通质量管理规范》青岛地方标准。同时,青岛推出“菜篮子”市场建设社会监督员制度,通过监督员对“菜篮子”建设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大型商场、超市开设出口农产品直销专柜,让出口农产品进入市场进行内销。上半年,青岛被评为“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市”。这些努力的目标都指向一个:提升百姓“餐桌上的安全感”。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吴斌、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