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涛 赵 伟
2013年12月12日08: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实现流通追溯全覆盖
一个装在批发市场的摄像头、一张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一张菜市场开的购菜小票、一枚印在生鲜食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一点一滴便构成了青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
青岛被确定为全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城市后,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追溯体系建设作为“宜居幸福城市”民生保障工程,纳入青岛市商贸流通“十二五”发展规划,列入市政府2012年市办实事项目。
2012年4月,青岛市商务局率先建成运行“青岛市肉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实现各流通节点数据链合成,并与商务部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中央平台实现对接和数据上报,具备了肉菜流通运行监测、实名登记、质量检测、视频监控和流通追溯五大功能,提高了城市肉菜流通数字化管控水平。
经过三年努力,目前,青岛已初步建成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并在375个流通节点上建成运行,累计追溯数据达3000万条。
“青岛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采用了‘一六三’建设总体方案,即建设一个‘肉菜流通追溯城市管理平台’系统,建设入市备案屠宰企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中型超市、肉品专卖店和阳光食品工程集团消费单位等六类节点子系统,建设实名登记、菜篮子商品质量三级检测和远程视频监控三个管理系统。”青岛市商务局蔬菜副食品办公室主任姚新介绍说,这一建设方案可以实现市场业态、肉菜品种和批零摊位的全覆盖。
目前,青岛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的数据信息包含了市场运行、流通模式、质量状况、业态分布、品种类别、来源去向等非常高的数据价值。今后,青岛还计划探索运用云计算、数据仓库等技术,继续挖掘和分析追溯数据,不断完善电子结算系统,为“菜篮子”工程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撑,助力商务发展。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