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洪亮
2013年12月12日08: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科技园里“实战大练兵”
“破坏性、探索性”的实践都能在此完成
北京农学院科技园加大投入,鼓励各专业自主设计实训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开设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在科技园完成,课程分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实践训练,主要参观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增加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兴趣;二是专业核心技能训练,课程设计了18种专业基本技能,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传授,学生在科技园区内动手实际操作,反复练习;三是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某一特定作物的从种到收的综合技能训练。
农学专业的学生每年都要在科技园种植一种农作物,并跟踪其生长全过程,待到成熟季节考察作物的收成情况并总结经验。园林专业的学生在花卉学栽培实践中自主选择2—3种不同类别的花卉,在科技园智能温室内进行育苗、移栽、上盆等自主实践,自我比较不同花卉栽培技术,并和同学比较,优化不同花卉栽培方法。
北京农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张宇在教师刘京国的带领下,今年7月就开始在科技园进行毕业设计,由于在发酵罐技术方面的突破,极大激发了张宇的求知欲,他挤时间到清华大学旁听有关课程。
由于资金、场地不足,由于接收单位担心学生实习的破坏性等等,使得一些大学的实践课减少了,甚至有的实习也形同虚设。北京农学院科技园允许实验失败,“破坏性、探索性”的实践都能在此完成。北京农学院科技集团总经理张海明说:“实习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学生操作失败,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中,学生才能掌握一种实践技能,但这一点是校外实践基地很难满足的。”
给学生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一片。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人陈俐说,不久前同学们在科技园进行葡萄酒专题实践,大家积极性非常高涨,纷纷展现自己的创造力,有的学生夜里2点还在手机微信群上发出实践的几组照片。
熊利霞曾在科技园给学生讲授“食品安全卫生”课,围绕杀菌、取样、包装等环节,学生们自己积极查找相关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欧盟标准,还在讨论标准的某些条款是否有突破的可能。
风景园林专业大三学生王安琪说,实践课上学得的知识比常规课堂上的知识更加有用。“植物造景”、“园林生态学”、“通透性配置”3门课都在科技园中获得了“实战”经验。
经过科技园的专业技能实训和到入园企业实习,北京农学院学生感受了产品的生产流程,并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结合、与社会需求的初步对接,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北京农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学校被授予“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称号。跟踪调查表明,毕业生适应能力强,独立工作能力突出。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北京市首农集团、北京市顺鑫农业集团等50多家单位年年上门招聘。
《 人民日报 》( 2013年12月12日 18 版)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