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任何一个书记都会作出同样的选择”
第一天上任,董岚以为走错了地方。
石门县委大院陈旧而局促,转一圈下来用不了5分钟。院里只有4栋办公楼,走廊光线昏暗,老式木地板踩上去吱呀作响。“上任之前,我是有思想准备的。但到了一看,发现比想象的还要旧。”董岚说。
董岚是石门县第26任县委书记。和历任书记一样,她的办公室就在大院中间一栋二层小楼上,窗户正对着男厕所。
小楼虽小,名声却大。早年,这里是郑洞国将军的公馆。这位黄埔一期毕业的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抗日名将,后半生选择了跟随共产党。1952年,在他的公馆原址上建起了砖木结构的办公楼,从此成为石门县委机关驻地,60年来,风雨不动。
1987年,由于工作人员增加,县委办公用房异常紧张。他们用一年多时间,花87万元盖了一栋四层办公楼。盖楼期间,县委宣传部在院里搭了个油布棚,包括宣传部长在内的11名工作人员就在棚里工作了一年多。
石门县委大院里还有一排平房,原本是堆放杂物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这一排平房有多种用途:其中几间是县委政法委的办公室,还有几间是组织部长的住房。组织部长的爱人在家里辟出一块地方,养了几头猪。
石门县综治办主任柴云正好是那几年参加工作的。回首那段一边办公一边听着猪“哼哼”的日子,他说:“用现在的话讲叫‘原生态’,好像到了村里,不像是在县委机关。”
退休多年的王浦堂回忆,上世纪90年代以后,县里有过几次搬迁县委大院的想法,有两次已经准备征地了,还是停了下来。
石门是湖南的贫困县,也是国家确定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有16%的贫困人口。交通是制约这里发展的最大瓶颈,全县境内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也没有一条一级公路。石门盛产柑橘,上世纪90年代曾办过一家罐头厂,由于运不出去,不到几年就破产了。直到两年前,交通有所改善,湖南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才布点石门,重建罐头生产线。
“历任县委书记都在这个院子里奋斗过、坚守过。时间长了,这里的木板踩上去有一种责任感,提醒我脱贫、发展的任务还很重。”董岚说。
上任没多久,董岚请人修补了院子里破损的路面。她要求加强维护,做到干净整洁。
“就是要告诉老百姓,县委大院没有搬迁的打算。”董岚说,“任何一个县委书记,坐在我这个位子上,都会作出同样的选择。”
![]() | ![]()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